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调查报告范文
以下是为您推荐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调查报告范文》,希望能对您的工作、学习、生活有帮助,欢迎阅读参考!
范本1
关于全县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情况的
调 查 报 告
今年5月,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关于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的意见》(xx委发〔2013〕73号,以下简称《意见》)。为全面了解县委县政府关于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情况,助推全县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扎实推进,根据县人大常委会2013年工作计划,12月上旬以来,县人大常委会组成调研组,对全县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情况开展了专题调研。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调研基本情况
本次专题调研是县人大常委会本年度组织的规模最大、涉及范围最广的一次专题调研活动。11月底,常委会召开主任会议专题研究调研方案,对调研目的、意义以及重点等提出明确要求。方案拟定后,由常委会分管联系副主任牵头,组成5个调研小组,抽调县、乡(镇)人大代表20名参与专题调研,县电视台、xx报社及相关部门共10名专(兼)职记者全程跟踪摄影摄像。调研范围涵盖全县27个乡镇(街道)及所在村居、学校、卫生院,随机抽查主要河流、沟渠、水库沿岸村居37个,国、省、县道和集镇主干道沿线村居50余个。
二、全县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推进情况
总体来看,《意见》出台半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坚强领导下,各乡镇、街道较好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决策部署,阶段性成效较为明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政府统揽、群众参与的氛围初步形成。乡镇、街道有组织机构,有专抓队伍,有监管措施,有考评激励机制,有经费投入,有硬件设施配置。二是群众生态环保观念明显增强。通过宣传发动,大多数群众知晓并自觉参与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工作,讲究环境卫生,建设美丽乡村的意识明显增强。三是县、乡镇(街道)、村(居)三级联动监管体系初步建立。县政府三年治理目标思路清晰、定位准确,乡镇(街道)宣传发动、组织实施责任主体明确,部分村(居)具体推进措施实在,公路主干道沿线、集镇、主要河流两岸、人口密度较高的农村院落基本配齐专职保洁人员,修建了垃圾池(箱),配置了垃圾清运车辆。四是专项经费有出处。基本形成了县上拨、乡镇(街道)挤、群众集的多渠道筹资机制,确保了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必要的资金投入。五是打造和培育了一批农村环境综合治理的亮点和示范。乡镇(街道)坚持突出重点,整体推进的原则,科学规划,分步实施,集中人力物力对重点区域突出问题进行集中整治,打造和培育了一批“山清水秀、设施完备、庭院整洁、乡风文明”的农村环境亮点和示范点,为农村环境综合治理整体推进奠定了基础。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思想认识不够到位。部分乡镇(街道)、部门的干部职工甚至其个别主要领导还没有从思想认识上把农村环境治理提升到应有的高度,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治理农村环境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基础和前提,没有认识到治理农村环境是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重要内容。集中表现为对县委县政府《意见》传达贯彻不够,执行不力。
(二)责任主体不够明确。国、省、县道,重要河流、风景区所涉乡镇重点区域、部位,环境治理职责交叉,分工不明,一方面乡镇在清运垃圾,另一方面由于建筑施工、加工、养殖、旅客乱扔等迅速产生新的垃圾,如此循环往复,永远清扫不尽。城区、街道也是如此,比如xx街道和xx镇326线段,县城滨江公园对面河堤整治工程,xx街道老街319线段等,相关部门只重施工,忽视建筑垃圾的规范处置,客观上增加了整治难度,影响了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的整体推进。
(三)集中整治不够彻底。今年是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开局年。调研组汇总情况显示,一些偏远、人口较少的村组农村环境综合治理无人管理,群众无人知晓。以“四清、四治、五改、一美化”为重点的农村环境综合治理也不彻底。有的地方抓“四清”抓而不“清”:主干道两侧只要有点窝凼,就是垃圾、粪便、杂物的“集中营”,部分垃圾箱(池)或设置不合理,或清运不及时,臭气薰天;一些地方垃圾就地焚烧,乌烟瘴气;一些村寨群众自家院落干干净净,周边沟坎、水渠、水井等公共区域白色垃圾、杂物比比皆是;xx河、xx河、xx江、xx河等支流各种漂浮物堆积堵塞现象不少见。上述主要河流一些沟坎、拐弯部位垃圾乱堆乱倒,污水乱排现象依然存在,有的河段两侧塑料袋、废旧衣物、尿不湿、食品袋等挂满枝头,抬眼望去,迎风招展,“蔚为壮观”。田园垃圾清理基本上无人问津,少数集镇、村庄、庭院绿化效果较差,有的花台没种植花草而成为垃圾堆放场所,没有彻底改变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的现象。一些部位治“四乱”乱象横生:部分乡镇所在地集镇地面环境治理效果好,但街道上空电线、棚线、通讯线路随意牵搭,形同蜘蛛网纵横交错,既不美观,又存在安全隐患;城区xx广场背后原农业局一带小区业主私自乱建厕所,城郊乱倒乱排、乱搭乱建、乱贴乱画、车辆乱停乱占现象比较普遍。
(四)部门跟进不够同步。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实施主体在乡镇和村居,但县级部门配合协调和指导督促的力度明显不足,尤其是与此密切相关的部门对主动配合协助乡镇(街道)抓农村环境综合治理缺乏足够的认识,跟进职责措施不明确不到位,对本系统实施的项目工程所产生的垃圾以及其它环境污染缺乏有效规范,与乡镇(街道)正在形成的农村环境综合治理浓厚氛围形成明显反差。
(五)监管机制不够健全。个别乡镇敷衍、应付现象突出,对于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只停留在开会布置、发个文件上面,没有真正结合本地实际开展工作,近期无安排、中期无计划、远期无规划,上面给多少钱办多少事,工作举措不力,监管不到位。一些村居干部把此项工作看成额外负担,没有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如何建立健全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监管机制,并确保长期有力有效,值得进一步探索和思考。
(六)运行经费不够保障。农村环境综合治理是一项长期的永续工程,需要持续不断的资金投入。从调查情况看,各乡镇(街道)普遍存在硬件设施配置不够,基本上都是从县上拨付集镇建设管理和民生资金挤出一部分来维持运行,无法满足基本需要。如何逐年增加投入,拓宽筹资渠道,确保农村环境综合治理持续推进是各级政府着力解决的首要问题。
形成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一是责任意识差,各种层面都存在,没有一种热爱xx、建设美好家园的强烈责任感;二是决心没下够,从县到乡镇(街道)几乎都存在。所以,力量没用足,若不引起重视,问题将越来越多,有些问题将成为痼疾。
四、工作建议
(一)提高思想认识,切实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党中央把建设美丽中国作为新时期重大战略部署之一写进十八大报告,市委、县委有专门工作要求,县、乡镇(街道)各级干部,尤其是主要领导干部应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切实增强抓好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要树立抓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就是讲政治、惠民生的观念,把此项工作真正纳入重要议事日程,采取灵活多样的宣传组织发动方式,动员和依靠群众积极投身农村环境综合治理这一重大民生工程。
(二)强化责任意识,真正把各阶段目标职责落到实处。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战线长、涉及面广,必须全面动员,多方参与。各乡镇(街道)要进一步明确主体职责,建立完善各阶段各环节工作监管和考评激励机制,配齐必要的硬件设施,组建相对稳定的队伍和人员,确保长期有人管、有人抓、有人促。村居干部要结合实际,通过上门动员、院坝会、村规民约等多种方式动员群众积极参与。县级机关部门要履行对口帮扶乡镇(街道)职责,制定配套措施,对乡镇(街道)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予以实实在在的指导和支持。
(三)细化工作举措,确保整体推进,持续开展。各乡镇(街道)要对重点区域,尤其是集镇、河流、主干道、风景区等重要部位容易死灰复燃的整治难点进行彻底摸排,采取倒逼、挂牌督办等方式和经济、行政等手段多管齐下根治顽疾。要建立农村环境综合治理举报制度,对严重污染破坏环境和干扰农村环境治理的违法行为要采用法律手段予以制裁。新闻媒体在大力弘扬宣传典型亮点的同时,要加大对环境治理不力、职责履行不到位的单位、部门和个人的曝光力度和频率。县政府要严格按照《意见》规定,严格奖惩逗硬,强力推进全县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工作。
(四)拓宽筹资渠道,确保工作推进保障有力。一是县政府要加大向市上争取专项资金支持的力度。二是县级财政要增加预算,逐年增加专项资金拨付额度,近三年内适当调高农村土地复垦资金比例用于环境整治。三是乡镇(街道)要厉行节约,挤出资金用于农村环境治理。四是村居要充分利用“一事一议”的方式广泛动员群众专项集资用于本村寨、院落的环境治理。五是县级部门要根据自身实际,力所能及对联系乡镇(街道)给予资金支持,以此形成市上争、县级拨、乡镇(街道)挤、群众集、部门凑的多渠道筹资体制,确保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的推进保障有力,并以此建立良性互动的长效机制。
(五)狠抓基础设施建设,创造良好的基础保障。通过本次调研,通达、通畅公路、入村入户便道的建设是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必要的基础和前提,县政府和县级相关部门要进一步积极向上争取专项资金,按规划进度推进在建项目工程,完善通达通畅工程,为农村环境综合治理提供必要的基础保障。
范本2
关于农村环境调查报告
前言:我国在城市环境日益改善的同时,农村污染问题却越来越严重。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农村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是我国走向繁荣富强的关键所在。但是由于经济发展和各种人为因素以及自然的损毁退化,农村环境污染问题仍然十分突出,已经成为制约农村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因素。
环境现状分析:
通过西湖村的环境调查以及其他农村的环境调查资料显示,大致可以分析得到农村的污染现状:
1、农村生活垃圾处理不得当。随着农村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现代化的商品和新的生活方式迅速蔓延到农村,各种生产、生活垃圾也快速出现。在街道上,垃圾堆随处可见。有塑料泡沫、塑料袋、碎玻璃、烂酒瓶等,不仅影响农业生产,还成为疾病的传染源,危及人体健康,破坏人们的生存环境。还有一些牲畜的放养造成了村中道路环境较差。
2、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低。农村的生活污水处于无序排放的状态。每家每户的生活污水都是顺着自制的排水沟流到田地里。在生产力水平较低的时期,农村生活污水成分简单,可以自然降解。但是随着我国农村的城镇化不断发展,生活污水的成分不再简单,加上农民对环保意识的欠缺,同时也受目前经济发展水平限制,造成城镇生活环境的污染程度不断加深。据村名告知,在许鹏村的唯一的一个池塘曾经十分清澈,池内常常养有不少鱼类等水生生物,而现在,由于水污染导致,池塘发臭,池内生物腐败。
3、土地污染日趋严重。在农村,由于缺乏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和公众环境意识,不是靠改良种苗提高抗病能力来提高产量,而是大量使用化肥农药。遇到雨水冲刷,化肥农药便渗入地下或流入河流。农用化学品的过量使用,不仅导致农田土壤污染,造成土壤板结、肥力下降。同时,还通过农田径流造成了对水体的污染甚至地下水污染和空气污染,并威胁到农村人口的健康。
4、空气污染日趋严重。在农村,特别是在农耕时节,大面积的焚烧作物,屡见不鲜,直接导致了空气污染严重。除此之外,工业污染也会导致空气质量下降。
农村污染原因分析:
目前的农村环境污染的现状不是偶然的,而是必然的,经过分析,造成农村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就有以下几点:
1、部分农村居民的环境意识不高。长期以来,农村生产技术落后,信息资源匮乏,科学文化素质不高,农民养成了许多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的不良生产、生活习惯,譬如缺少科学种田的指导,滥用化肥和农药;卫生条件差,垃圾随处扔等等。环境意识的淡薄使农民养成了不注重环保的生产及生活习惯。
2、农村环境治理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在目前我国的发展形势下,针对城市的环境治理资金尚且不足,更不用说广大的农村了。环保资金投入不足,导致环保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环保队伍自身建设跟上形势需要,环保机构设置滞后,缺乏有效的手段解决环境污染问题,许多改善环境质量的措施得不到落实
3、农村环境监管力量过于薄弱。国家环境保护的重点都在于城市的污染问题,而农村污染问题则长期没有受到重视。环保政策、环保机构、环保人员以及环保基础设施均供给不足,虽然现在许多地方乡镇一级政府也建立了环保机构,设立分管领导,但是多属空架子,基本没有认真履行环保职责。
4、城市化进程中, 城市的高污染企业想农村转移。例如在西湖村周围的化工厂,浓烟四起,给村民的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困扰。
农村环境污染改善方案:
对造成农村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要彻底解决农村环境问题,我们应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工作:
1、大力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农民的环境保护意识薄弱及参与环境保护的消极性是我国农村环境治理的难度所在,所以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环境保护与治理,是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当务之急。应当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广泛宣传和普及农村环境保护知识,提高农民群众的环保意识,调动农民群众参与农村环境保护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积极向农民推广先进农业技术,解决好农村产业布局不合理的问题。农民的许多不够环保的生产习惯多缘于落后的生产技术,应加大政府对农村事业的投入,多向农民宣传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农村环境治理工作是一项工作难度大、资金投入多的公益工作,应成立农村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全面协调各方面工作。只有基层人员的各项素质提高了,农村的环保工作才能真正落到实处,目标也才能尽早的实现。
3、加强领导,保证队伍的清正廉洁,营造农村环境保护浓厚氛围。政府应高度重视环境治理工作,努力做到各项活动负责到人,建立长效保洁队伍。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农村现代化进程的今天,不能重蹈工业化“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要尽量避免因为环境问题而阻碍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如果不重视农村环境问题,势必会出现农村环境污染规模和影响的不断扩大,进而最终影响到城市,这不符合“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目标。如果上述各项措施能够切实落实到位,农村的树才能更多、更绿,水才能更清,天才能更蓝,农村的生态和生活环境才能有明显的改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会更快、更稳。
范本3
农村环境整治工作调研报告
农村环境整治事关农业的持续发展、农民的切身利益、农村的和谐稳定,是重要的民生问题,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和统筹城乡发展的必然要求。中共中央在12月31日发布的一号文件中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求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20字方针,协调推进并尽快改变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整体面貌,进一步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探索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县政协牵头,组织相关部门对全县农村环境开展调研,并到全省农村环境整治示范县攸县进行了学习考察。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当前我县农村环境的状况
近年,省委、省政府开展了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统筹城乡发展,各级政府组织力量对农村环境卫生进行了集中整治和连片推进,农村环境面貌大为改观。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有关加强农村环境保护的政策,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加大投入,强化治理,为改善农村环境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基数的增加,农村综合开发日益扩大,农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情况日趋严重,农村环境的总体状况不容乐观,农村环境保护工作仍面临严峻的挑战。
(一)生活污染越来越多。
历来我县农村以群居的形式发展,农村建设缺乏规划,环保基础设施严重缺乏,环保意识淡薄,生活污水乱流乱排,到处污水横流,臭气熏天;生活垃圾乱堆、乱丢、乱倒、乱放,农药瓶、塑料袋、泡沫、煤渣、烂衣烂鞋等生活废弃物随处可见,遍地开花,不少垃圾堆放在道路两旁、田边地头、水塘沟边,有的还成了垃圾山、垃圾河。另外,由于农村天地广阔、管理松散,城市生活、建筑、工业、医疗垃圾往往也向农村转移,更加快了垃圾围乡围村现象的形成。我县农村每年约产生生活污水约万吨,生活垃圾近3万吨,大部分得不到有效处理,严重影响农村环境卫生。
(二)面源污染越来越大。
农村面源染主要来自化肥、农药、农膜等农用物资使用不科学和处置不妥当。据统计我县化肥使用量为65582吨(226公斤/亩),农膜的使用量为1178吨,农药使用量为801吨,一般来讲,化肥、农药只有少部分利用,而其他的部分则流失在土壤、水体和空气中,给农村空气、土壤、地表水、地下水带来不小危害;不少农膜及各种塑料废弃物,没有及时收集处理,散落在田间地头,破坏了土壤结构,影响了农作物的品质。农村小规模和散养的畜禽粪尿大多直排或没有经过无害化处理,导致水体环境污染,过去清澈的溪水已不存在,“70年代淘米洗菜,80代年勉强灌溉,90年代垃圾覆盖”已成为了真实现状。据统计,我县规模化养殖业已有28家,喂一头猪的污物排放量相当于10个人的污物排放量,养一头牛的污物排放量相当于35个人的物污排放量,一只鸡、鸭的污物排放量相当于3个人的污物排放量。另外,秸杆焚烧是一个新的农业生态环境问题,我县每年要产生60多万吨的秸杆,至少有一半以上就在田间地头焚烧,产生大量烟雾浮尘,不仅浪费了资源,破坏了土壤结构,还污染了农村和城区的空气和环境,还影响了公共交通安全。
(三)企业污染越来越重。
全县现有的乡镇企业废水、废气、废渣等污染物排放总量极大,据统计so2(二氧化硫)年排放量487吨,cod(化学需氧量)年排放总量3328吨,远远大于环境承载能力。少数企业受经济利益的驱使,不惜以身试法,有的虽有治污设施,但长期闲置,没有正常运行,废水不经处理,直接排入江河;有的企业甚至私设排污口,偷排现象严重;不少锅炉、窑炉、生活大灶烟尘超标严重,影响了广大农村的环境质量。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和根源
我县农村环境保护存在的突出问题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但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思想认识存在偏差。
因环保宣传教育的力度不够大,人们对“什么是环保,为什么要环境,怎样才能环境”缺乏充分的认识和认知,导致部分领导没有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和政绩,在招商引资过程中没有把环境和生态优先考虑,没有将科学发展观真正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在处理环境与经济关系时,片面强调眼前和局部利益;广大群众环境保护意识不强,有些根本就没有环保意识,没有想过环境污染对人类生活的影响,部分群众往往会对涉及自身利益的环境违法行为进行举报或投诉,而对自身破坏或影响环境的行为缺乏自我约束。
(二)传统习惯难以改变。
我县农村生产技术较落后,科学文化水平不高,几千年来农民养成了许多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的不良生产生活习惯。譬如缺少科学种田的指导,滥用化肥、农药;生活垃圾随处扔、污水随便排;稻草、秸秆一烧了之等等,这种淡薄和落后的环保意识在人们身上根深蒂固,难以根治。
(三)资金投入严重不足。
目前,全县338个村(居)中除几个城中村和乡镇镇区村省市县乡财政安排了少量环境治理资金,其它大部分村几乎没有投入,村中缺乏基本的环保设施,也没有环卫人员。近年组织实施的一些示范村由于治理资金不足,垃圾污水处理设施没能配套建设,后续管理跟不上,也出现了脏乱差反弹现象。
(四)科技推广尚欠到位。
因科技在农村中没得到根本的重视,尤其在农业生产中,测土配方施肥,合里使用农药、除草剂,作物病虫防治,畜禽养殖场合理设置和规范运营、水产养殖与农村饮水安全等等在很大程度上都存在科技普及不到位。
(五)监管体系还不健全。
农村环境治理的范围广,涉及部门多,目前我县农村环境治理缺乏统一管理,出现多头管、重复建设、存在死角的现象。
三、农村环境整治的建议
面对环境保护的严峻形势,我们必须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开展城乡同治,统筹城乡发展。
(一)要形成统一认识,以强大的合力组织整治。
环境整治不像项目建设那样创造财富、不像城市建设那样立竿见影,但事关未来发展、身心健康和社会稳定,必须要有高度的认识和强大的合力组织实施。
一是统一思想认识。
形成治理共识,环境整治涉及范围广、人口多、投入大、任务重,全面开展难度非常之大。但当前开展城乡环境整治逐渐成社会的热点和各级政府工作的重心,因此,我们要抓住千载难逢的机遇,站在为民谋福祉、谋健康的高度,用抓项目建设、生态建设的力度抓环境整治工作,上下齐心,统一认识,全县“一盘棋”推动环境整治工作的实施。
二是组建高规格班子。
环境整治牵涉的职能部门多,为统一指挥调度,县委、县政府要组建由县委书记任顾问,县长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相关部门为成员的高规格领导小组,设立常设办公室(或与“三创办”合并设立城乡环境同治办),由一名处级干部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全县环境整治工作的组织实施。
三是形成强大工作合力。
在县委、县政府的组织下,各单位和各乡镇要迅速将行动统一到工作安排上来,全县动员,全民参与,全力投入,下定决心,坚决打赢环境整治这场攻坚战、持久战。
(二)要深化宣教形式,以浓厚的氛围推动整治。
环境综合整治,政府是主导,群众是主体。要以营造环境保护氛围,提高环保意识为重点,有计划、有步骤地加大环境整治宣教力度。
一是注重宣教媒介立体化。
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宣传资料等媒体,制作丰富多彩的视频、画册、读本等广泛宣传和普及环保知识,让广大民众明白“什么是环保,为什么要环保,怎样才能环保”。
二是注重宣教内容多样化。
要科学归纳宣传的内容,突出宣传的重点,如将环境整治的政策、环保带来的效果、环境污染的影响、垃圾分类处理、文明习惯等内容制成内容丰富的宣传资料,向广大居民广泛宣传,让广大居民积极投身到环境整治行动中来;要结合县城建设、新农村建设、三创工作,引导农民群众正确处理好政府扶持和自身努力的关系,发动群众积极投工投劳搞环保基础设施建设;要通过正反典型案例向居民、群众说明“污水乱泼、垃圾乱倒、粪土乱堆、柴草乱垛、畜禽乱跑”对生活环境的危害,增强居民群众爱护生活环境的自觉性,促进广大居民观念由“要我环保”向“我要环保”转变。
三是注重宣教形式广泛化。
要积极搭建参与平台,充分发挥工共妇、义工、协会等群团组织的桥梁和纽带作用,组织企业、学校、居民广泛参与以城乡环境治理为主题的活动,引导群众积极投入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形成全民参与、携手共建的社会氛围。
(三)要强化工作举措,以有力的措施开展整治。
环境整治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要用科学的理念、创造性的工作,持之以恒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才能组织开展,推动深入,达到效果。
一是抓住治理重点。
要加强饮用水源的保护,科学划定和调整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建立水源保护牌,切实加大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的力度,消除养殖废水污染,实施雨污分流,确保饮水安全。
垃圾的治理要出台生活垃圾处理工作方案,制定对现有垃圾和今后产生垃圾的处理措施,如攸县形成了“户分类、村收集、乡集运、县处理”处置流程,每家设“四筐三桶”,户处建焚烧池,能回收的垃圾就回收,可以焚烧的焚烧,有机垃圾田土中填埋转化有机肥,剩下不多的收集处理。同时,进一步加快城乡环卫基础设施和保洁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城乡生活垃圾清运处理体系,形成垃圾清运处理行之有效的长效机制。污水的治理要坚持区域统筹、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技术可靠、经济适用的原则,加快城乡污水处理厂、村级污水集中处理池、人工湿地、沼气池等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配套完善生活污水收集管网,有序推进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要加强日常运行管理,严格执行相关规范和标准,提高企业污水收集处理率,减少废水废气废料排放,确保达标排放;要尽快建立和完善农村环保科技支撑体系,积极发展良性循环的生态农业,加强农药、化肥控制,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生物防治和精准施药等技术,积极引导和鼓励农民使用生物农药或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继续实施生态绿化攻坚,加快路边、水边、山边生态建设,美化居住环境。陋习的破除要加强文明礼仪宣传教育,着力破除随地吐痰、乱扔乱放、乱写乱贴等顽症陋习,营造“洁、齐、美”的城乡环境。
二是着力多元投入。
城乡环境整治是一项只有投入、惠泽于民的民生工程,要拓宽筹资渠道,形成多元投入路径,逐步建立政府保障、项目带动、居民尽责、社会参与的投入长效机制,保障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持续开展。财政预算投入就是县乡两级财政要加大环境整治投入力度,有计划地用于“三清四化五普六改”和垃圾池、垃圾站、垃圾车、污水管网等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确保治理有基本的资金保障。县财政还要建立“以奖促治”的管理机制,鼓励先进,鞭策后进。争资立项投入就是县乡两级政府要整合项目,如:新农村建设、农业面源污染、畜禽养殖废水治理、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农村饮用水的安全和保护和小城镇建设等方面的资金,聚集资金,集中整治,整体推进;职能部门要抓住国家加大对农村环境综合治理资金投入的有利时机,进一步加大争资立项力度,争取更多地项目资金,用于乡村环保规划编制、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保护、生活垃圾处理、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生态文明创建等工程建设,确保农村环保投入稳定。投资捐助投入就是拓宽融资渠道,用积极有效的政策吸引和鼓励民营企业、个体私营业主投资、捐资支持城镇、乡村建设,带动环境配套设施建设。制定奖励政策,鼓励在外的工商业主、民营企业家以及有良好社会影响的代表人士联系,充分利用各种社会关系争取外援,推动农村环境治理。
三是严格监督考核。
加强督查监管,建立健全舆论监督制度,报刊、电视台、网站设立城乡环境治理曝光栏目,对治理不扎实、整改不到位和不文明行为进行曝光,推进整治的开展。严格考核考评,将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纳入各级各部门年度目标考核内容,实行年终考核与日常考核、单项考核与综合考核相结合,做到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并依据考核结果严格奖惩,对治理工作开展得好的单位和个人进行公开表彰,并作为年度评先选优的重要依据;对治理工作中不履行职责、失职渎职和治理效果差的单位和个人通报批评,并严肃追究责任。乡镇参照考核办法实行到村考核,考核结果全镇公开,村考核到组,组评比到户,形成后进赶先进,先进更先进的竞争氛围。
(四)要建立长效机制,以科学的模式持续整治。
环境整治是一项多部门、多人员的全局性系统工程,是一项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只有更好没有最好的长期性、艰巨性工作,因此,要建立长效机制,加强考核监管,形成工作合力。
一是坚持认识的高度。
明确一把手负总责、具体要求抓,落实年度目标考核“一票否决”,筑牢打攻坚战、持久战的思想基础,确保人力、物力、财力,促进全县环境保护工作的平衡发展。
二是坚持管理的密度。把管理内容具体化、管理指标区域化、管理责任网格化,推进治理工作制度化、常态化,真正形成城乡环境治理联动机制,推进无缝隙管理。
三是坚持发展的速度。
把整治工作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产业升级、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新型城镇化建设、国际宜居城市建设等结合起来,统筹思考、协调推进,逐步实现城乡环境治理的全覆盖。
四是坚持问责的力度。
建立健全城乡环境整治的领导机制、考核机制、运行机制,进一步明确部门职能和干部职责,探索建立问责制,强化督促检查,做到奖惩分明。职能部门要加大日常环境监督执法力度,对不执行环境影响评价、违反建设项目环保“三同时”制度、不正常运转治理设施、超标排污、违规采矿造成生态破坏等违法行为,要坚决严厉查处,决不姑息迁就。
五是坚持健全的制度。
按照城市和市容环境卫生、环境保护相关法律和条例规定,健全和完善政策和规章、制度,推进依法治理步伐。相关部门和乡镇要大力推广农村环境保洁,实行“户分类、村收集、乡处理”和“组保洁、村收集、乡运输、县处理”的办法处理农村生活垃圾,建立农村生活垃圾,道路、水塘、河道保洁制度;要积极探索自我管理的保洁机制,增强居民的自主保护环境能力,促进我县经济和社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常见公文相关文章
-
网络营销
-
水库验收申请报告
-
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方案
-
祝贺函格式
-
火灾痕迹物品提取清单范本
-
开设中医馆的申请书
-
投诉回复函怎么写?投诉回复函范文
-
催款函格式模板
-
公司员工限期返岗通知书
-
工程联系函格式及范文
推荐文章
中文范本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