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乡镇2021年工业发展大会上的讲话
以下是为您推荐的《在乡镇2021年工业发展大会上的讲话》,希望能对您的工作、学习、生活有帮助,欢迎阅读参考!
在乡镇2021年工业发展大会上的讲话第1篇
同志们:
经镇党委、政府研究决定,今天召开全镇工业发展大会。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县委十一届三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总结表彰2011年工业经济工作,部署落实2012年工业经济发展目标、思路和措施,动员全镇上下进一步振奋精神,昂扬进取,以更加有效的举措,更加务实的作风,争当赶超争先排头兵、创新转型示范区,合力打造百亿新安宜。
一、坚持高点定位,奋力赶超争先,再创工业发展新业绩
一年来,在县委、县政府正确领导下,我们紧紧围绕“五年翻三番、建设新安宜”的总体目标,坚持重中之重抓工业,创新突破谋发展,工业经济取得了新的业绩。
2011年,我们鼓足劲,埋头干,主要经济指标继续保持高幅增长。全部工业完成开票销售77.94亿元、同比增长54%,国税收入2.83亿元、同比增长58%,地税收入2.75亿元、同比增长55%,财政收入8.08亿元、同比增长52%,一般预算收入3.2亿元、同比增长66%,外资实际到账5200万美元、占全县30%以上。主要经济指标继续保持了高基数上的高增长,连续两年均实现了50%以上的增幅,两年翻了一番多,“十二五”发展开局良好。2011年,我镇工业开票销售、国地税对全县贡献份额同比约分别增长1.5个和3个百分点。
2011年,我们共谋划,同努力,企业发展规模和运行质态明显提升。设立工业企业发展专项基金,鼓励企业做大做强、技术改造、争创品牌、人才建设。全年工业设备抵扣额2860万元,约占全县26%。迅达公司开票销售首次突破20亿元,比上年净增8个亿;名佳面粉开票销售3.5亿元,同比增长50%以上;宝航特钢开票销售2.56亿元,税收1897万元;润扬管件在高压锅炉管件领域独领风骚,开票销售同比增长59.2%。全年新增规模企业8家,规模企业总数达61家;新增东方电缆料、玉华钢制品、凯德隆、吉利达亿元企业4家,亿元企业总数达14家。新增税收过100万元企业16家。至2011年底,全镇税收过1000万元企业7家,过300万元企业11家,过100万元企业38家。
2011年,我们奋力拼,放手搏,项目建设呈现出又好又快良好态势。始终树立“项目为王、重大项目王中王”的理念,整合招商资源,优化招商方式,项目建设的质量和速度实现了双提升。当年新招引并开工亿嘉铁路新材料、光星电子等8个亿元项目,其中2个10亿元项目、4个5亿元项目。当年新竣工迅达薄膜烧结铜扁线、宝航特钢纯铁、润扬重工高压管件锻件、星洋高压电机、赛尔达尼龙阀门等10个技改项目。目前,森萨塔配套园等9个大项目、好项目正在加快建设之中。赢洋实业牵手世界500强企业苏美达集团新上的5亿元汽车轮毂项目即将竣工投产。苏州创微电子有限公司引进的韩国上市公司光星电子项目投资2000万美元,当年签约、当年投产,书写了项目建设新的“安宜速度”。苏州招商办事处招引的亿嘉科技公司创造了当年开票6770万元、税收过1000万元的奇迹。懒洋洋呼叫中心落户安宜,填补了我县服务外包等新兴业态空白。
2011年,我们见势早,行动快,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型经济加快推进。安宜工业园生产力布局进一步优化,承接重大项目能力进一步提升。城南工业园成功转型为XX软件信息产业园,将成为全县高端人才集聚区、产业转型升级先导区和示范区。同时,全年引进高层次人才10名,2人分别入选省“双创人才”、“企业博士集聚”计划,2人入围市“绿扬金凤”人才计划;建成省级博士后工作站1个;获批省工程中心和技术中心2家,市工程中心和技术中心3家;获批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家、国家级重点新产品2个,省高新技术产品13个,省名牌产品3个、市名牌产品2个,省著名商标1个、市知名商标2个。
客观上讲,在国内外宏观环境复杂、要素制约突出的严峻经济形势下,能取得这样的成绩来之不易。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县委、县政府正确领导、关心支持的结果,是各位企业家搏击市场、开拓进取的结果,是各级干部主动靠前、优化服务的结果,是社会各界鼎力支持、鼓劲助威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安宜镇党委、政府向各位领导、所有企业家和全镇干部群众表示衷心的感谢和诚挚的谢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更要清醒地认识到工作中面临的困难、矛盾和不足。2012年国内外经济环境将更加严峻,不确定性不稳定性继续上升,经济下行压力明显加大,用地紧张、招工紧缺、成本上升、融资困难等问题给中小企业生存和发展带来了新的压力。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我国仍处于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期,经济发展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最近,中央和省经济工作会议相继召开,陆续出台了发展实体经济、扶持中小企业发展、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等一系列刺激投资、扩大内需的财政、税收和金融政策。信心胜似黄金,曙光终会出现。因此,我们既要增强危机感、紧迫感,又要善于抢抓机遇、顺势而为。用百折不饶、坚忍不拔的顽强意志迅速摆脱困局,用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创新精神闯出一条新路。
二、加快调优结构,转变发展方式,迈开新型工业化步伐
2012年是党的“十八大”的召开之年,是XX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为基本实现现代化打牢基础的起步之年,也是实现“三年跨越”的决胜之年。我们将以县委十一届三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和转变发展方式这条主线,牢牢把握“稳中求进、进字为先,好中求快、快字当头”这个总基调,加快调结构、转方式、促发展,力争主要经济指标保持40%以上的增长,全年工业经济实现“六个一”工作目标,即:工业开票销售硬过100个亿,国税收入净增1个亿以上,新招引10个亿元以上项目、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2个、20亿元以上项目1个,新增10个亿元企业,合同利用外资1亿美元、实际到账外资6800万美元,新引进高层次人才10名以上。
1、主攻重大项目,强力引领转型发展
重大项目是安宜赶超争先的“定海神针”,牵一发而动产业全身。安宜不缺项目,最紧缺的是顶天立地的重大项目,我们要矢志不渝地把重大项目的突破作为创新转型的“火车头”,全力以赴抓推进、抓落实、抓出成效。
一是围绕主导产业招大项目。重点围绕“一主两特一新”主导特色产业,对输变电、软件信息、高铁、有机食品等产业链进行深度剖析,编制招商目录,紧盯产业链XX端项目、关键节点项目,主攻国内外行业龙头型、产业旗舰型大公司、大集团,以重大项目为引擎,以骨干企业为龙头,强力拉动主导特色产业集聚发展。依托迅达电磁线强力招引输变电产业项目;依托光星电子、禹硕手机、懒洋洋科技等企业强力招引软件信息产业项目;依托杰特沈飞、亿嘉科技等企业强力招引高铁产业项目;依托名佳面粉、宝泰米业等企业强力招引有机食品产业项目。
二是优化专业力量攻大项目。进一步优选招商人员,调整招商布局,全面提高研判、洽谈和服务水平。瞄准国家产业政策调控的新方向、新领域,加快招商向择商、引资向选资转变,不断提高专业招商的层次和成效。紧密跟踪武汉风光新能源产业城、无锡垃圾焚烧环保设备、澳门励骏会等重大项目信息。对突破5亿元、10亿元以上项目的办事处和个人继续给予重奖重用。力争全年招引5亿元以上项目2个、10亿元以上项目2个、20亿元以上项目1个。
三是结交重要客商引大项目。鼓励外来客商和本土企业家利用现有的客户、供应商、合作机构等资源优势,行之有效地开展择商选资。通过光星电子的现身说法,加快推动韩国南盛电子、艾福电子等项目落户发展;通过懒洋洋科技的宣传介绍,大力吸引XX国际呼叫中心加盟发展;通过亿嘉科技的优质运行,加快同乡企业江苏昆力珂实业公司落户进程。委托宝航特钢、凯菱空调等帮助我们拜访大企业、结交大客商,努力推动重大项目落户。如引进自身合作伙伴合资合作的,对新增税收部分加大返还力度;介绍引进其他重大项目落户的,按固定资产投资的1%进行奖励;同时,解决项目签约前期基本费用。
四是突出嫁接合作做大项目。出台激励政策,鼓励本土企业靠大靠强,引大引强。放大赢洋实业与世界500强企业苏美达集团合作新上汽车轮毂项目的成功效应,对全镇骨干企业进行全面筛选分析,优选赛尔达尼龙、星洋电机等一批与国内外知名的行业龙头型大公司、大集团有业务合作关系的企业,强化行政推动,实现强强联合,快速做大做强。坚持既重体量、又重质量,既抓长远、又抓现实,在突出重大项目招引的同时,也要抢抓科技含量高、附加值大、见效快的短平快式的好项目。
2、突出创新驱动,加快产业优化升级
世界经济发展轨迹表明,只有加快要素投入向创新投入转变,实施从“红海”驶向“蓝海”战略,才能在一轮又一轮竞争、一波又一波冲击中抢占先机,独占鳌头。因此,我们要紧紧依托科技、人才、平台等载体,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一是强力推进科技创新。既当“红娘”,又做“保姆”,努力构建“一项产品一名专家、一个项目一个团队、一家企业一所高校”的产学研合作模式,力争全年申报并获批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家、国家级重点新产品2个,省级高新技术产品30个、专利500件,省工业支撑项目1—2家、国际合作项目1个,企业院士工作站1家、省工程中心和技术中心2家,省名牌产品8个、著名商标2个。充分发挥“3+1”主平台作用,大力发展新城软件信息产业,力争招引软件信息项目10个;对企业开展软件企业认定、软件产品登记、软件著作权登记费用给予全额补贴;对经认定软件企业或经备案的信息服务业企业年收入首超100万元的给予一次性奖励10万元,对企业获批省级两化融合试点、示范企业的也分别给予一定的奖励,力争新增省、市两化融合试点企业各2家以上。
二是强力推进招才引智。坚持“一把手”抓“第一资源”不动摇,深入开展“三排三寻”活动,力争全年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10名以上,获批省“双创”和市“绿杨金凤”引才项目5个以上,力争在国家“千人计划”上有所突破。同时,灵活运用柔性引才机制,开展“专家假日企业行”活动,助推骨干企业、规模企业以及成长性企业开展研发、设计、技术、产品等“百企创新升级行动计划”。设立县外人才特别贡献奖,建成生态新城2万平米高档人才公寓并入住,大力构筑创新人才高地,努力以高素质、高层次人才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带动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
三是强力推进园区转型。全面推进基础设施和功能配套建设,打造产业集聚平台,加快形成项目集聚之势。按照省级经济开发区的标准,进一步拓展发展规划,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功能项目配套,将安宜工业园东扩至白田路,着力提高重特大项目落户承载能力。以创扬州一流软件产业园为目标,高起点、高品位规划建设200亩软件信息产业园核心区,建成软件信息大厦、产业楼及人才会所等综合体,实现功能配套高端化、信息化,2—3年内将软件信息产业园打造成全县高端人才集聚区、产业转型升级先导区和示范区。以建专业特色产业园为追求,加快实施江苏迅达产业园建设,3—5年内建成双百亿产业园。同时,全面加快管件管道、电机、轨道交通、家电空调、有机食品及森萨塔配套产业园建设,力争3—5年内开票销售达100个亿。
3、培大培优企业,不断提升发展效益
按照“微小企业进规模、规模企业冲亿元、重点骨干企业超五亿、龙头企业三十亿”的思路,坚持量质并举,一手做规模、一手抓效益,努力实现速度、规模、质量和效益的良性协调发展。
一是加强政策激励。深入推进“梯度培育”计划,安排工业转型发展专项奖励基金1500万元,兼顾不同类型,进行分档推进,鼓励企业上技改、扩总量、出效益、促转型,不断做大做强做优。继续设立工业经济特别贡献金牌奖、开票销售贡献奖、税收收入贡献奖、技改投入和品牌建设贡献奖以及开票销售首次过亿元、2000万元进步奖。年终严格按开票占30%、国地税占70%的比例,对企业重排位次,将前20强企业优先推荐为各级文明单位或镇以上党代表、人大代表和县以上政协委员、劳动模范候选人预备人选。力争全年新增亿元企业10家、亿元企业总数达24家,新增税收过3000万元、2000万元、1000万元企业各1家,过500万元企业8家,过100万元企业20家以上。
二是加大技改投入。引导激励企业用足用好国家结构性减税政策,加快由以设备更新为主向产业结构调整的整体改造转变,由单纯生产制造环节向研发、设计、营销、服务等领域改造转变,由使用、掌握核心技术向控制关键技术、核心技术转变。对一次性投资设备超500万元的项目加大增值税抵扣返还奖励。视技改投入大小和产出效益,加大企业土地使用税和房产税先征后返奖励力度。对企业技改投入新增效益部分,同等享受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力争全年工业设备抵扣额3000万元以上。培育和申报节能减排示范企业10家以上。
三是加快上市步伐。进一步加大财税、投融资、人才等政策扶持力度,大力引导迅达、润扬、赛尔达尼龙、杰特沈飞、星洋电机等骨干企业通过收购、兼并、资产重组、品牌联盟等形式,进一步做大规模,提升质态,强化管理,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认真谋划上市准备工作,对企业组建集团公司一次性奖励5万元,进入上市辅导期奖励10万元,上市成功奖励100万元。
4、坚持服务至上,全力保障经济发展
实践证明,在区域竞争越来越同质化、白热化的今天,谁做优做响了服务品牌,谁就会赢得客商的青睐和项目的集聚。要真正视客商、企业家为朋友、为亲人,大力开展友情服务、亲情服务,真情帮助他们破解各种瓶颈制约,全力保障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一是想方设法化解土地制约。加大点供工作力度。发挥迅达产业园示范效应,坚定不移主攻大项目,力争再获批“点供”项目1个。强化用地政策导向。坚持项目会办制度,对引进项目进行集中评估,按产业类型、规模层次安排落地园区,确保大项目、好项目优先供地。加快盘活存量土地。实行最终土地价格与投入强度和产出挂钩,对投入少、产出低、开票数额和税收贡献达不到要求的项目先告知,对到期仍未达到投入产出强度的,对其资产进行置换,力争盘活存量土地300亩以上。突出节约集约用地。鼓励企业对现有单层厂房进行“一改二”、“一改三”,“架电梯”、“上楼梯”升级改造。对新建工业项目中无特殊行业规定的,要求建设多层厂房,增加容积率,提高土地利用率,向纵向、向空间要土地、要发展。
二是全力以赴保障劳动用工。突出考核奖励。加强城乡劳动力和企业用工需求的调查摸底和信息管理,将劳动用工指标作为硬任务分解到村(场)、社区,年终严格考核奖惩,大力推动本地在外劳动力返乡就业。多着拓宽渠道。加强与本地和外地的职校联合,利用订单式、冠名班等形式,为企业提供大量的技能型人才。成立“XX县第二人力资源市场”,紧盯云、贵、川等劳务输出大省,打开县外招聘用工的新路子。规范劳资行为。引导企业和工人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以真诚招人,用待遇留人,力争解决用工2000人以上。
三是千方百计破解资金瓶颈。助推银企合作。及时组织召开银企对接会,确保银行贷款向优质企业安全、及时投放。拓宽融资渠道。积极引进风投公司,助推骨干企业发展。大力引导企业提高信用等级,争取更大授信额度;同时,实行抱团发展,开展联保组团贷款。扩大转贷基金规模,完善转贷基金运行机制,提供资金周转保障,帮助优质中小企业及时调剂到期贷款。主动帮助企业办理“两证”进行融资。充分发挥宜兴隆实业公司作用,着力打造投融资大平台,多头多路保障中小企业正常运转和加快发展。
四是真情实意服务企业发展。实行集中服务制。将园区办、招商办、企管站、科技办、劳动所等部门进行整合,设立园区一站式服务大厅,零距离贴近企业、保姆式服务客商,全身心、全过程为客商提供备案、注册、交地、建设等优质、高效和便捷的服务。实行挂钩帮办制。依据项目体量和层次,构建挂钩帮办服务制,将目标责任落实到人,序时进度细化到月,挂图作战,倒逼序时。实行督查推进制。对亿元以上重大项目,坚持旬安排布置、月交流推进、季督查点评,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的矛盾和问题,不断提高推动发展、保障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三、汇聚强大合力,务实高效创新,奋力打造百亿新安宜
面对当前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我们更需要良好的精神状态,更需要饱满的战斗豪情,更需要务实的工作作风,坚定信念、攻坚克难、锐意进取,共同推动工业经济再上新台阶。
各级干部要提高本领,善学善谋善服务。面对充满风险挑战的经济环境和繁重艰巨的发展任务,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党政领导干部要更加勤奋学习,善于在国家宏观调控的方向、力度和节奏中沉着应对、寻找机遇、奋力突破,不断提高经济工作的驾驭能力和组织水平;要更加务实创新,多思考研判、多调查分析、多把压给力,切实增强工作的前瞻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实践是最好的课堂,实干是最好的提高。全体机关干部要主动深入企业、深入一线,与企业家打交道,与一线人员做朋友,切实为园区转型、产业升级、企业发展出谋划策、破解难题。广大基层干部要形成联动机制,充分发挥村场、社区劳动就业保障平台的功能作用,全力为企业发展做好后勤保障。
企业家们要鼓足干劲,敢拼敢冲敢争先。工业经济发展关键靠企业,企业发展关键在企业家。企业家一定要志存高远。要始终保持敢为人先、勇立潮头的胆识魄力,时刻以“不做第一、就做唯一”的雄心壮志来激励自己、提升自己。我们的骨干企业要勇于做标准、当龙头,争做产业和行业的“第一”和“老大”;我们的中小企业要善于做特色、出精品,争做产业和行业的“唯一”和“新秀”。这样我们才能不被对手打败、才能做大做强、才能走得更远。企业家一定要抢抓机遇。紧紧抓住产业结构大调整的时机,加快转型升级,加强品牌建设,培育企业文化,不断增强企业的硬实力、软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始终把发展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企业家一定要奉献社会。企业的最高价值在于奉献社会。企业家们要努力干实体、做实业,多开票、多纳税,为职工、为家庭、为社会担当实干,共同塑造好安宜企业家团队形象。
职能部门要真抓实干,抓细抓实抓到位。发展是硬道理,落实是真本领。各相关职能部门冲在经济发展第一线,直接为企业服务。要“干”字当头。既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也要通力协作、密切配合,更好地贴近企业、贴近项目,确保项目加快签约、建设和投产。要“快”字为先。少设卡、多服务,加动力、减阻力,关红灯、开绿灯,不说不能办、多想怎么办,大力提倡马上办、主动办、特事特办。要“比”字为荣。强化竞争激励机制,要相互比能力、看行动,比服务、看质效,比创新、看成果。要“严”字为进。强化倒逼机制,坚持责任倒逼、督查倒逼、考核倒逼,保证落实的进度、质量和效果,以强有力的举措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同志们,赶超争先、创新转型既是县委、县政府对我们的殷切希望和要求,也是我们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不二选择和必由之路。让我们豪情满怀,昂首阔步,携手并进,众志成城,一起共圆“百亿安宜”的梦想,以更加优异的成绩向党的“十八大”献礼!
在乡镇2021年工业发展大会上的讲话第2篇
同志们:
刚才,战书书记作了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实施工业强省战略的重大意义,提出了"十二五"时期发展工业的总体思路,明确了今后五到十年的目标任务、工作重点和政策措施,对实施工业强省战略作出了全面部署,对加强领导提出了明确要求。战书书记的重要讲话立意深远、高屋建瓴,重点突出、要求明确,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我们一定要深入学习领会,认真抓好落实。下面,我就贯彻战书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和抓好工业强省战略的实施,讲三点意见。
一、全面落实省委决策部署,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省战略
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加快工业经济发展,走出一条就业容量大、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具有贵州特色的新型工业化之路,是省委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统筹谋划"十二五"发展所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我省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的必然选择。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五"以来,经过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我省工业持续增长,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一是结构调整取得积极成效,初步形成了具有贵州特色的产业体系,尤其是以煤炭、电力为主的能源工业迅速成长为第一支柱产业,优势原材料工业不断发展壮大,烟酒工业的支柱地位进一步巩固,占全省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分别达到36.8%、14.6%和19.2%;民族制药和特色食品加快发展。二是国有企业经济实力和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不断巩固,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增加值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62.6%,创造的利税占规模以上工业利税的比重达到69.6%。三是通过扩大开放,越来越多的省外企业到我省安家落户,"十一五"前四年引进省外到位资金年均增长36.3%,来黔投资企业不仅带来了投资,也带来了人才、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了我省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四是工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进一步加大。据省统计局统计,20xx年我省工业创造税收占全省税收收入的53.4%。这些成绩,为实施工业强省战略打下了坚实基础。
以实施"十二五"规划为起点,我省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在新的形势下,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内涵极其丰富,结合我省实际,可以概括为"四个必须":必须加速发展、做大总量,切实增强工业吸纳就业的能力和带动第一产业、第三产业发展的能力,使之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必须着力解决影响我省工业发展的结构性问题,突出产业特色,优化产业结构,发展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本地产业配套能力,实现发展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必须降低资源消耗,减少污染排放,提高清洁生产水平和资源利用效率,实现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相协调;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提升生产力水平、做大工业规模,依靠提高劳动者素质,为加快工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对照上述要求,我省工业发展还存在较大差距,主要是速度慢、总量小、链条短、能耗高、附加值低,这是造成我省经济发展与全国乃至西部省区市的差距不断扩大的根本原因。20xx年我省GDP占全国总量的1.16%,而工业增加值只占全国总量的0.93%,这说明与农业和第三产业相比,我省工业发展与全国的差距更大;20xx年我省工业投资增长14.9%,而全国平均速度为25%,在周边省份中,四川为46.4%、湖南为36.8%、重庆为31.7%、广西为30%、云南为18.8%,均高于我省。"十一五"前四年,我省主要经济指标中,增长速度较"十五"期间有所下降的有工业增加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金融机构贷款余额和城镇居民收入,其中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1.7%,比"十五"下降0.8个百分点,是西部十二个省份中增速下降的两个省份之一。我省工业经济发展滞后,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认识问题和工作问题。省委决定"十二五"期间我省重点实施工业强省战略,这次工业发展大会的核心任务是要对实施工业强省战略进行动员部署,统一认识、明确任务、制定措施,开启我省工业发展新的历史征程。全省各地、各部门和各级干部要把思想认识统一到省委关于实施工业强省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上来,充分认识实施工业强省战略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增强加快工业经济发展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锐意进取、奋力推进,在工业强省中拓展新空间、增添新动力、增创新优势。
贯彻落实省委实施工业强省战略的决策部署,总的要坚持"一个统领"、突出"两个重点"、加快"三个转变"。坚持"一个统领",就是要用"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主基调统领实施工业强省战略的全过程,推动工业经济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突出"两个重点",就是要突出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两个重点,全面提高工业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加快"三个转变",就是要加快工业经济由小到大、由弱到强转变,膨胀总量,做优产品、做强企业、做大产业;加快从原材料粗加工向精深加工、配套加工转变,延长产业链、拓宽产业幅、提高产业配套能力;加快工业经济由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发展转变,推进产业集群、企业集聚、资源集约节约利用。
经过努力,到20xx年全省工业发展要确保实现"四个目标":经济总量明显扩大,工业总产值达到1万亿元以上,比2010年增加1.5倍,年均增速20%以上;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提升到40%以上;"十二五"期间工业投资累计达到1.5万亿元以上。产业结构明显优化,电力、煤炭、冶金、有色、化工、装备制造、烟酒、以食品药品及旅游商品为主的特色产业产值分别超过1000亿元,培育形成年销售收入超百亿元的大企业、大集团20户以上。创新能力明显增强,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等研发机构达到200家以上。节能环保水平明显提升,确保完成国家下达我省的考核目标任务。
二、努力扩大有效投资,加快推进结构调整和特色优势产业发展
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是实施工业强省战略的着力点。提交这次会议讨论的《决定》和《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包含了今后一个时期我省工业发展的重点任务,请大家充分讨论。对于省委、省政府明确的十大振兴产业,会后要分别制定专项规划,明确每个产业延长产业链的具体内容、需要实施的重大项目和需要突破的关键技术等。
这里,我重点强调一下如何落实战书书记关于"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的要求。我省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加快工业经济发展的路径是,立足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总体思路是坚持在增加投资、扩大总量中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的基本要求是:做大做强支柱产业,进一步增强电力、烟酒、装备制造、民族医药和特色食品等产业对工业经济增长的支撑能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切实提高建材、煤炭、化工、冶金等产业的竞争力;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技术、节能环保等产业;积极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尽快提升物流、金融、科技、商务、设计等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水平。围绕上述路径、总体思路和基本要求,我们在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加快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中,要着力抓好以下六个方面工作:
第一,扩大有效投资,膨胀工业总量。扩大投资规模,必须坚持基础设施项目、产业项目、民生项目一起推进,国有投资、民营投资和外商投资一起扩大。要把扩大产业投资作为膨胀工业总量的有效前提,加快工业项目库特别是重点项目库建设,深入细致地做好前期工作,在此基础上,各有关地方和部门通力合作,共同抓好落实。从现在开始就要立说立行,坚持既要抓长远又要抓眼前,着眼于实现明年工业经济快速发展,抓紧开展项目前期工作,抓紧审批和开工建设一批工业项目,尤其是要结合农业产业化、加工配套、资源深加工和园区建设,有选择地抓紧实施一批能够尽快见到成效的"短、平、快"项目。要把政策聚焦在一些新的经济增长点上,比如贵定县的"益肝草"凉茶,具有很好的市场前景,虽然目前规模还很小,但只要政府在关键时候帮上一把,就有可能造就一个在全国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大企业,形成当地工业的增长点。这次会后,有关部门要对今年工业项目上报、核准、落地等方面情况进行一次专项检查,对工作滞后的要分析原因、拿出措施、加快推进,计划年内开工建设的项目要确保按时开工。要拓宽投资渠道,积极加强向国家各有关部门的汇报沟通,争取国家各类支持工业发展的专项资金给予我省更大倾斜。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管好用好省级工业和信息化发展专项引导资金,切实加大各级财政对工业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要鼓励、引导和争取金融机构对我省实施工业强省战略给予更大支持。
第二,发展深加工,延长产业链。要通过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使产业链沿着"微笑曲线"向两端延伸,切实提高产品附加值。一是要着力打造重点产业链。从当前我省的比较优势和产业基础来看,要努力打造10条重点产业链,即围绕原材料精深加工,着力打造煤及煤化工、磷及磷化工、铝及铝加工3条产业链;围绕生物资源和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着力打造卷烟、白酒、特色食品、民族医药、旅游商品5条产业链;围绕现有机械制造业基础,大力发展能矿产业装备和汽车及零部件2条装备制造业产业链。同时,要充分发挥我省能矿资源组合良好的优势,大力发展载能产业,新增电力主要满足省内企业需求,使资源优势更好地就地转化为经济优势。二是切实解决制约发展深加工的体制机制障碍,创新发展路径。央企和省属国有企业是我省资源性产业的主要投资者,他们拥有雄厚的资本和先进的技术,在矿产资源开发等方面比民营企业更具有优势。但在原材料精深加工方面,民营企业机制灵活,市场反应灵敏,竞争力更强。要把发挥央企在资源开发方面的优势与民营企业在资源精深加工方面的优势结合起来,围绕央企的资源开发企业建设各具特色的产业园区,通过招商引资吸引民营企业到园区发展精深加工,在园区内实现产业链的延伸。三是大力提高加工配套能力。产业配套能力弱是制约我省发展深加工的一个重要因素,既影响了产业聚集,也增加了招商引资难度。要把提高加工配套能力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围绕核心产品,大力发展配套产业,切实拓宽产业幅。尤其是国有企业要尽量在当地发展配套加工,支持当地配套产业的发展壮大。辣椒、蔬菜等大宗农产品的精深加工,也要尽量在当地进行配套,促进与农产品加工相关的产业发展,推动农业产业化。
第三,加快园区建设,实现集约发展。推动企业向园区集中,发展各具特色的产业园区,是工业经济实现集群发展、集聚发展、集约发展的成功路子。通过多年努力,我省建设了一批开发区和产业园区,但总的来看,这些产业园区发展水平还比较低,数量少、规模小、集中度不高的问题仍较突出。下一步,要把产业园区建设摆在实施工业强省战略的突出位置来抓。一是要科学编制规划。最近,省里正在抓紧编制全省产业园区建设规划,有条件的市(州、地)和县(市、区)也要规划建设产业园区,但严禁在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饮用水源保护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地等区域规划建设产业园区。我省是山区省份,各地资源禀赋差异大,工矿区区位等方面的条件也各不相同,在产业园区规划建设过程中,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围绕本地在产业链上的优势环节,围绕增加就业和推进城镇化的需要,建设一批各具特色的产业园区。要坚持量力而行、集约节约、规模适度的原则,规划一步到位,建设逐步推进,不能盲目铺摊子,造成土地资源闲置和浪费。要从产业关联性的角度考虑产业园区的定位和聚集,使产业链尽可能在园区内向两端延伸,努力在园区内构建大中小企业密切配合、专业分工与协作相对完善的产业加工体系。要在园区内规划建设一批标准厂房,吸引民营企业进驻租用。二是要加强园区管理。按照"小政府、大社会"的要求,做实园区管理机构,建立园区管委会,并赋予其应有的职能和权力。要选好配强干部,把一批懂园区管理、有办事能力、事业心和责任心强的人充实到管委会中去。要理顺园区管理体制,并在园区内实行统一组织领导、统一规划建设,统一设施配套,统一政策措施,统一管理服务。三是要促进东西合作。优选出一批可以进行东西合作建设的园区,主动与发达地区对接,积极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借鉴他们有效的管理体制和运作机制,吸引一批园区建设管理方面的专门人才,并使他们成为我们招商引资的重要桥梁,全面提升我省产业园区发展水平。
第四,优化投资环境,扩大招商引资。战书书记曾经指出,对我省来讲,开放带来的活力,在一定意义上将比改革带来的活力还要大,既要深化各方面改革,更要扩大开放。我省资源优势突出,但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方面的要素匮乏,现有企业扩张能力和投资能力较弱,必须通过扩大招商引资、借助外力实现工业经济快速发展。一是要优化环境扩大招商。干部的开放意识、开放水平是最重要的投资环境。优化投资环境,首先是各级干部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勇于探索。1988年胡锦涛同志在贵州工作时就曾经强调,要敢于破除僵化思想和僵化体制的束缚,坚定不移地贯彻发展多种经济成分和实行多种分配方式的方针;敢于突破一切不符合省情的条条框框,制定一系列符合省情、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政策、措施和办法;敢于探索创新,尊重和支持群众的创造;敢于排除干扰和阻力,充分发挥政策的效益。按照这一要求,各级政府要把改善投资软环境与改善投资硬环境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来抓,大力营造"亲商、爱商、安商、敬商"的良好环境,形成投资的"洼地"。要勤于政务、高效工作,通过政府的高效运转和各个服务环节的无缝连接,促进项目加快实施和企业快速发展。各级领导干部要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想客商之所想、急客商之所急,进厂当"帮办",建立"一人一厂"的服务关系,实行"一厂一策"的服务措施,为企业提供精细化服务、"保姆式"服务。要以促进发展为工作的出发点,只要是有利于我省发展,有利于扩大就业、改善民生的,就要积极、主动、灵活地搞好服务,敢于负责、敢于担待,做到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不出事。二是要创新方式推动招商。开展招商引资,要更新理念,突出重点,大胆探索各种行之有效的方式,主动出击。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招商引资,建立招商引资重大项目库,每年排出领导干部带头招商引资的项目单子,分解工作任务,明确工作责任,年终进行考核,对工作不到位、完不成任务的要进行问责。省政府领导及各市(州、地)、县(市、区)党政一把手每年都要确定招商引资任务,对此省政府正在研究制定具体的实施办法。各县(市、区)特别是各个产业园区都要建立专业招商引资队伍,提高招商引资工作的效率和命中率。以商引商是扩大招商引资的一条成功经验,要通过已在我省落户的客商介绍、吸引和带动更多客商到我省投资。省里打算把加强与央企的合作作为扩大招商引资规模的一项重要举措,选择时机在北京举行一次与央企的招商引资洽谈会,各地、各有关部门要积极谋划,作好准备,争取有好项目在洽谈会上签约。三是要降低生产要素成本。抓工业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面临着许多困难,特别是用地、融资、物流、环境等方面的成本不断上升,更是增加了发展工业的难度。但是,加快工业发展,能够增加就业岗位、增加财政收入、改善人民生活。因此,各级干部要敢于迎难而上,采取各种有效措施,通过降低要素成本改善投资环境,扩大招商引资规模。为了解决用地问题,省里将在每年的用地指标中集中一部分统一调控,对工业项目进行点供,凡是有利于扩大投资、带动就业、增加税收,有利于把我省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好项目、大项目,都要切实满足用地需求。各地也要扎扎实实地做好项目前期工作,按要求准备好土地报件。围绕解决融资问题,要积极协调金融机构与政府、企业的关系,促进金融资源优化配置,通过贷款贴息等方式,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成长性较好的非公有制企业的信贷力度。
第五,推进科技创新,提高经济实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在我省,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必须把科技创新摆在十分突出的位置,围绕向产业链的高端攀升,加强技术攻关;围绕急需紧缺的技术需要,加强技术引进;围绕提升现有企业技术水平,加强技术改造。在具体工作中,要突出"一个主体",强化"三个支撑"。突出"一个主体",就是要充分发挥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使企业真正成为研究开发投入的主体、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和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全面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强化"三个支撑",一是强化科技平台支撑。着力打造资源共享平台、科技创新平台、成果转化平台和交流合作平台。尤其是要加强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等建设;加强企业孵化器建设,促进创业投资与科技创新相结合。二是强化科技人才支撑。大力培养一支高素质的科技人才队伍,特别是培养一批学术带头人、科技领军人才和高层次复合型科技人才。建立健全科技人才评价体系、科技创新激励机制和科技成果评价机制,充分调动科技人员创新、创业的积极性。与此同时,要积极发展与工业化相适应的各类教育尤其是中等职业教育,切实满足企业对科技人才和技术工人的需求。三是强化产学研结合的创新体系支撑。推动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联姻"和协作,有机整合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的科研资源,推动共同攻关,加快成果转化,提高知识产权的申请量和授权量,促进知识产权资本化、商品化。
第六,深化体制改革,增强发展活力。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必须着力消除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建立起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充满生机活力的经济运行机制和企业管理体制。一是要加快培育一批大企业、大集团。大企业、大集团是工业经济发展的支柱和科技创新、成果运用、产业升级的中坚力量。要坚持市场原则,鼓励和支持企业通过股权并购、股权置换、互相参股等方式,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优化重组。要支持我省主业突出、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加快发展,鼓励他们对生产要素、上下游产品和市场渠道等环节进行组合,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尽快做大做强。要大力引进国内外大企业、大集团参与我省经济结构布局调整和国有企业改革,提高我省产业集中度。二是要加快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坚持以现代产权制度为核心,加快推进国有企业产权多元化,完善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对已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企业,有条件的要鼓励他们上市融资,尽快做大规模。三是要加快调整所有制结构,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创业、创新、创优"的精神,积极实施万户小老板创业行动计划,鼓励和支持全民创业、创办公司。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积极支持民间资本进入资源开发、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和金融服务等领域。坚持不分所有制、不分地域、不分隶属关系的原则,全面落实促进非公有制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强对非公有制企业的引导和扶持,切实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
三、强化措施狠抓落实,不断提高实施工业强省战略的执行力
实施工业强省战略,是全省各地、各部门和各级干部的共同使命,每一位干部都肩负着为之服务的责任,要调整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和工作重点,加强学习,搞好服务,增强创造力、提高执行力,确保省委、省政府实施工业强省战略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
第一,高度重视工业经济发展,切实增强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和机遇意识。我省经济总量小,特别是工业经济发展滞后,加快发展、奋力赶超的任务十分紧迫。要清醒认识到在激烈的区域经济竞争中,不发展是退步,发展慢了也是退步,坚决克服小富即安、不富也安的思想,决不能甘于落后、安于现状。工业化从前期走到后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几届班子的艰苦努力。但工业化是实现现代化不可逾越的发展阶段,加快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离不开工业的强有力支撑,要高度重视工业经济发展,把抓工业、促发展作为各级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通过加快工业经济发展,扩大社会就业,改善人民生活。当前,国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东部产业加快转移、中央企业加速扩张,为我们实施工业强省战略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我们要抓住机遇、用好机遇,加快发展。
第二,加强学习研究,做抓工业经济的行家里手。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对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市、县领导干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要适应这一要求,就要结合贯彻落实实施工业强省战略的决策部署,加强对经济知识尤其是工业经济有关知识和发展规律的学习,更多地走出去学习考察,开拓视野,更新观念,增长知识,借鉴经验,逐步成为抓经济、抓工业的行家里手。同时,还要加快建设一支懂经营、善管理的企业家队伍,使他们成为推动我省工业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
第三,建立工作责任制,加强督促考核。省委办公厅和省政府办公厅要对这次会议提出的各项工作任务进行细化分解,明确责任,强化督促,加强考核,确保实施工业强省战略的各项工作任务有人抓、有人管,能落实、见成效。会后,省经济和信息化委要会同有关部门抓紧制定工业工作考核制度,将工业投资、工业经济总量、工业增长速度、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工业对财政增收的贡献、科技进步、节能减排和安全生产等指标作为重要考核内容,量化测评、定期公布、明确奖惩。各地要按照储备一批、开工一批、建设一批、投产一批的要求,抓好工业项目的推进。省里每年要举行一至两次工业发展现场观摩会,组织各地主要领导到工业经济发展得好、招商引资工作做得好的地方,到新的工业项目建设现场去观摩学习,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带动作用,激励先进、鞭策后进。
第四,加强统筹协调,带动全局发展。实施工业强省战略,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仅仅是发展工业,而是要在整个工业化进程中发挥工业的带动作用,拉动三次产业全面提速,实现工业化和城镇化相互作用、相互促进。要把发展工业与加快推进重大交通和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发展旅游业、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和扶贫开发紧密结合起来,坚定不移、毫不松懈地抓好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力争三年内有突破性成果,为加快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提供支撑条件;加快推进服务业发展,特别是充分发挥我省旅游资源丰富的优势,加快旅游大省建设步伐,把旅游业建设成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通过工业化促进农业产业化,带动农民致富。要把增加就业作为一项重要任务,通过加快工业化进程为年轻人提供更多就业岗位。对于到我省投资的企业,要根据不同的行业,明确招用本地员工的比例。这里要特别强调的是,在加快推进工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始终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安全生产事故责任追究制,完善安全生产设施,加强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及时排查并彻底排除安全生产隐患,确保全省安全生产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继续实现"双降"。要始终坚持依法行政,尤其是在征地拆迁等问题上,严禁侵害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同志们,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认真学习贯彻这次会议精神,高举"发展、团结、奋斗"三面旗帜,解放思想、坚定信心、同心同德、真抓实干,以这次全省工业发展大会为新的起点,通过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和城镇化带动战略,全力推动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
在乡镇2021年工业发展大会上的讲话第3篇
同志们:
县委、政府决定召开这次工业发展大会,主要目的是贯彻落实全市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精神,分析研判今年工业发展的形势,扎实安排部署20xx 年全县工业经济各项工作。刚才会议对在20xx 年度全县工业经济发展中做出突出贡献的镇、部门、企事业单位和企业家代表进行了表彰奖励,县政府与各镇签订了20xx 年度工业经济发展目标责任书,城关镇、经贸局、工业园区管委会、中剑和神州实业公司分别做了表态发言,讲的都很好。下面我讲三点意见,请同志们结合实际抓好落实。
一、认清形势,坚定信心,全力推进工业发展
20xx 年,面对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全县上下积极应对下行压力,积极克服多种困难,推动工业经济实现了持续稳定发展,全县工业经济呈现出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发展方式加快转变、运行质量不断提高、整体实力明显增强的良好态势。全年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59.62 亿元、增加值19.26 亿元, 分别增长36.6% 、18.4% ,规上工业增速居全市第3 位。一是工业结构不断优化。积极引导千家坪钒矿、金鑫钒矿、豪迪铁矿实施技改,现代材料产业链不断延伸;加快培育特色食品产业,金丝源食用油、商南茶等农业龙头企业产销两旺,15 万吨高端饮用水项目建成试产,秦裕茶油、海鑫食用菌加工、牡丹油加工等项目落户建设;3c 数码、智宇网络、环球科技、虎之翼科技等电子项目加快建设,柏伦包装产值效益平稳增长,轻工电子产业不断壮大;硅科技产业园年产3000 吨太阳能级多晶硅生产线、20 兆瓦光伏发电项目基本建成,新能源产业潜力巨大; 利群汽保烤漆房、精密磨具加工等 5 个装备制造项目落地建设 ,电子、能源、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平稳起步,工业产业门类不断多元化。二是科技支撑作用显著增强。 引导企业大力实施产学研活动,县中剑公司、益华绒绣公司等多家企业,与省内外20 多所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科研战略合作关系, 全年投入科研资金 2945 万元,申请专利 375 件、授权 46件,尤其是 中剑公司“763 ”科研攻关取得重大进展 ; 成功创建“柏伦”、“尼乐”等2 个省级著名商标,“金丝红茶’ 被认定为陕西省名牌产品,申报认定省级中小企业服务平台1户,新纳规企业3 户。 三是园区建设步伐加快。 县工业园区完成基础设施投资2016 万元,秀水路、创业路和沐河路等主体工程基本建成;园区服务中心、幸福路二期前期工作完成。围绕发展“总部经济”规划建设返乡创业科技产业园,吸引了易联科技等7 户企业10 个项目入驻,新注册外贸企业2 家, 完成出口创汇330 万美元,专业性出口创汇基地加快建设。硅科技产业园前期工作进展顺利,成功纳入省级重点工业集中区。 四是项目建设进展顺利。 落实了重点工业项目县级领导包抓、部门包扶制度,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的土地、资金等问题,全县共开工重点工业项目25 个, 总投资25.32 亿元,其中市级重点项目6 个,完成投资14.7 亿元, 光伏发电站、高端富氢水等 17 个项目建成,新增产能 8.5 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 13%。 五是非公经济发展迅猛。 深入实施“全民招商”、“全民创业”战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非公经济总量不断发展壮大,为工业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20xx 年,非公经济从业人员达到5.7 万人,实现增加值32.84 亿元,占全县生产总值的比重达51.8% ; 全县 新增市场主体 1934 家,其中私营企业 149 家,个体工商户 1745 户,同比增长 84.7 ,增速居全市第一。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县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县人大、县政协倾力支持的结果,更是全县各镇、各部门及各工商企业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委、县政府向你们 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县工业经济总量全市倒数第二,工业经济是全县经济发展短板的现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工业税收仅占全县财政收入的23.1% ,纳税最多的豪迪集团728 万元,全市七个县区只有我县没有缴税千万以上的工业企业,县域工业对税收贡献不足的局面没有得到根本转变;钒、铁、水泥等矿产品价格持续下跌,钒精粉从去年每吨8 万多下降到现在5 万多元,铁精粉从每吨700 多元下降到不到500 元,加之人力成本等生产要素价格上涨,主要矿产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的局面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大部分企业 技术创新能力弱、生产工艺落后,经济效益较低, 依然停留在原始粗放的生产经营方式上 ,现代化水平不高的现状没有得到根本转变。
尽管我县工业发展还存在诸多问题,但大家也要看到, 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我们走出了一条具有商南特色、符合商南实际的工业化发展新路子,探索出了园区承载、政策支持、奖惩激励、创新驱动等支撑工业发展的新机制,形成了上下聚力、发挥优势、全社会支持工业发展的良好氛围,锻造了一批开拓进取、务实创新、乐于奉献的企业家队伍,为我们推动工业持续增长、加快工业转型升级奠定了坚实基础。 20xx 年是 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一年,也是全面实现 “ 十二五 ” 发展目标的关键一年,更是 我县实现“工业总产值超百亿元、工业经济总量达到全市平均水平”的攻坚之年, 我们要倍加珍惜工业发展的大好局面, 坚持“工业赶超”目标不动摇,自觉肩负起工业支撑全县发展的重大使命,坚定信心,直面挑战,积极适应新常态、努力把握新要求、勇于展现新作为,全力推动工业发展再上新台阶。
二、 突出重点,克难攻坚,全面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20xx 年我县工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市县全委会、市 “ 两会 ” 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循环发展为主线,以增量提质为目标,突出项目和园区两大载体,加快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实施创新驱动, 不断提升新型工业化水平 。全年实现 规模工业总产值75 亿元、增加值 23 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5% 、20% ;培育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 户;非公经济增加值占GDP 的比重达到52.1% 。实现上述目标任务,重点要抓好六个方面工作:
(一)大力优化工业产业结构。 按照传统产业新型化、新兴产业高端化的思路,不断拓展工业门类,促进全县工业产业门类、结构向多点支撑、多元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转变。 一要引导矿产企业抓技改谋转型。要针对钒、铁、大理石等矿产加工企业市场持续低迷、成本倒挂的实际,积极帮助宇隆腾翔建材公司、水沟金鑫钒矿、华源矿业等重点矿产企业实施技术改造、降低生产成本,延伸产业链,增加产业附加值。今年重点要抓好钒电池电解液项目、铁球团等项目的招商实施。二要支持绿色食品产业做特做大。要依托宏源食品、丰联工贸,加快做大生猪、肉鸡肉制品加工产业链;依托金丝源食用油、秦裕 5000 吨茶油及牡丹油加工等项目做名食用油产品;依托秦林实业香菇脆、海鑫 3000 吨食用菌加工、丹江农特产品加工等企业,做特休闲食品和食用菌加工产业;帮助 15 万吨高端饮用水开发项目尽快完善相关生产手续,争取饮用水产业尽早投产达效。三要加快培育新兴产业体系。结合县情实际,重点支持轻工电子、新能源和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发展。要加快 3c 数码、智能排插、物联网、铝基覆铜板等一批电子加工项目建设,全力提升电子产业产值比重;要抢抓国家和省政府支持分布式光伏发电的机遇,进一步加大硅科技产业园和太阳能光伏发电站的扶持力度,全力保障丹江莲花台水电站顺利复工建设,着力做大新能源产业 ;要重视利群汽保烤漆房、精密磨具加工、新型阻燃复合保温板、阀门精加工、天源新能源设备等制造业项目建设,锲而不舍加强与湖北二汽的对接,争取汽车制造零部件项目在我县落户。
(二)持续提升园区承载功能。 按照集中、集聚、集约原则,大力推动两个园区专业化建设、特色化发展、生态化布局。一要加快县工业园区建设。县工业园区必须尽快完成详规和环评审批,建成中小企业孵化园二期工程,新建标准化厂房 8000 平方米 ,组建不少于 300 平方米的园区服务平台。支持返乡创业科技示范园、彩印包装产业园、钻井助剂材料产业园、中小企业孵化园等 4 个“园中园”,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相关企业要加大下游项目引进,加速形成集聚效应。全年县工业园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 14 亿元,其中基础设施投资 5000 万元,新储备土地 200 亩,新增入园企业 6 户,实现工业总产值 25 亿元,工业增加值 7.5 亿元,上缴税金 3200 万元,新增就业岗位 1000 个以上。二要加快硅科技产业园建设。 要抢抓硅科技产业园被纳入省级重点工业集中区机遇,按照 县委专题会议要求,县国土局要全力做好土地报批, 6 月底前争取大部分土地审批到位,年内所有建设用地审批到位;县林业局负责 6月底前将林地使用手续全部审批到位;城关镇党委、政府负责,县国土局和园区建设管理筹建处配合,全力以赴做好项目建设涉及信访矛盾的化解工作;中剑公司要加大“ 763 ”科研攻关力度,争取拿到国家科研成果,同时要加大融资引资力度,确保 已供土地 基础设施建设尽快动工, 年内完成相应面积场地平整,实现入园企业2 户以上。三要加快出口创汇基地建设。县经贸局、工业园区要加强协作,积极争取外经贸项目资金支持,全力做好出口创汇企业服务,依托现有14 家自营进出口企业,支持电子、农副产品、手工艺制品拓宽外贸销售领域,进一步加强出口企业培育,确保全年新培育自营进出口企业2 户,完成出口创汇1165 万美元。
(三)聚力加快重点项目建设。 扩张工业经济总量最根本的办法就是增投资、上项目,今年计划实施工业基建技改项目 25 个,其中新建 13 个、续建 12 个 ,年度投资 18.5 亿元。一要抓好重点项目开工。 对木塑包装板材、宏伟土鸡加工、盛彩包装、办公家具组装、豪迪铁矿采选、万豪资源综合利用等 6 个尚未动工的新建工业项目,县项目办及相关部门 要查找未开工的原因,主动对接,做好服务,尽快协调帮助企业做好立项、环评、安评、用地等相关手续的办理工作,确保 5 月底全面动工。 二要加快项目建设进度。 对新型阻燃复合板材、阀门精加工、汽保设备加工、智能排插、铝基覆铜板、精密模具加工等 7 个新开工项目和钾长石粉加工等 12 个续建项目,要倒排工期,全面做好项目建设融资、环境保障等服务,确保 饲料加工、3c 数码、汽保设备加工、精密模具加工 、阀门精加工 等 10 个项目年内建成投产,形成新的产能。三要狠抓工业项目谋划招商。 县发改、经贸部门要加强调研,客观审视我县工业经济发展的现状,准确把握宏观经济形势和 中省投资方向、产业政策, 聘请专业机构编制高质量的“ 十三五 ” 工业经济发展规划,谋划一批高质量的工业项目,今年至少要谋划过 10 亿元工业项目 5 个,过 5 亿元项目 10 个,过亿元项目 20 个。 同时,要主动出击, 积极开展工业专题招商活动,争取吸引行业领军企业来我县投资发展,全力引进一批主导产业、新兴产业骨干项目。当前,县经贸局要按照市上统一要求,精心组织相关企业参加 西洽会、关天博览会等 产业招商引资推介会,确保参展取得实效。
(四)加快 培育壮大龙头企业。 龙头带动能力不强是我县工业经济的一大短板,要按照“大企业做强、小企业做大、微企业做多” 的思 路,引导大、中、小、微各类企业梯度发展、协调发展。 一要实施扶优扶强工程。 充分发挥工业发展专项资金作用,综合运用税费减免、保产促销等措施,支持骨干企业和重点行业释放产能、扩大销售,主要工业品产销率要保持在 90%以上,力争朝阳、秦东、中剑、豪迪、柏伦等骨干企业主营收入过 6 亿元,神州、雨力洁、华源、华源、宏源、茶叶联营、东正、天和泥浆等重点企业主营收入过 4 亿元,产值过亿元企业达到 17 家。 二要狠抓规模企业培育。 要积极鼓励新增产能的工业企业申报纳统,今年要将香菊公司、丰联工贸公司、玉山公司、鑫隆鑫粉体公司、永利生物科技公司、易联科技公司等 7户企业作为纳规重点,力争上半年新纳规企业3 户,全年新纳规企业5 户。 三要做多小微企业。 要依托 中小企业孵化园,结合创业型城市建设, 全面贯彻落实中省市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放宽市场准入条件,坚持中小微齐抓,加快构建企业梯度孵化发展的格局。大力盘活民间资本,降低门槛、简化程序,支持现有 2 家中小企业服务平台,完善功能,拓展业务,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为中小企业提供优质的服务。全年新增私营企业 90 户、个体工商户1000 户,非公经济增加值占 GDP 的比重达到 52.1% 以上。
(五)切实强化创新驱动战略。 要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将科技作为工业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加大投入、加强合作,不断增强核心竞争力。 一要加强技术研发。 要全面落实国家科技创新战略,充分发挥中剑公司、益华绒绣公司 2 个省级中小企业创新研发中心科技引领作用,引导 石油钻井助剂和物联网智能手持终端产品两个研发中心积极申报省级研发中心,鼓励环球科技、华泰电子、柏伦实业、华源矿业等企业建立科技研发中心, 不断研发新产品, 为企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全年力争新创办企业研发中心 2 家,创建省级科研中心 1 家。 二要加强协作创新。 要按照“适应新常态、发展中高端”的思路,主动加强与国内及驻陕高校、科研院所的联系、合作,尤其要抓住长安大学在我县联县扶贫的机遇,适时组织开展县、镇长及企业家进高校活动,积极推动产、学、研协作联合,大力开展试验研究及高端科研联合攻关,促进技术要素与生产要素的深度融合,不断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三 要加强品牌创建。 要巩固已有的品牌创建成果,进一步提升产品质量,做响“金丝源”中国驰名商标,中剑、柏伦等陕西省著名商标,“秦露”、“层峰”、“金丝红茶”等省级名牌产品品牌,不断增强知名度。同时,进一步加大品牌创建奖励力度,鼓励企业培育新产品,积极申报创建新的品牌,今年力争新创省级著名商标 2 个、省级名牌产品 1 个。
(六)积极做好工业服务保障。 一要强化政府服务保障, 要围绕为企业纡难解困,加强统筹协调,在规划引导、项目建设、政策扶持、要素保障等方面全力做好服务保障工作。二要强化政策激励保障,要认真落实工业稳增长、促销售的各项政策措施,认真落实简政放权、精简审批事项的各项要求,认真落实减轻企业负担的各项政策规定,着力营造促进工业发展的社会氛围和外部环境。三要强化金融支持保障,进一步完善政银企联席会议制度,完善金融机构包抓联系重点企业制度,完善金融机构支持工业发展奖励机制,促进银企加强协作联系,着力解决好企业融资难题,千方百计为企业生产、项目建设提供资金支持。四要强化人才培养保障,要完善企业家引进和培养机制,创新高级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和实用型人才培养方式,为工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力智力保障。
三、凝心聚力,锐意进取,推动工业经济再上新台阶
当前,是工业经济转型爬坡的关键时期,更加需要各级各部门通力协作、共同推动工业经济再上新台阶。
一是各级干部要提高本领,善学善谋善服务。 面对充满风险挑战的经济环境和繁重艰巨的发展任务,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党政领导干部要更加勤奋学习,善于在国家宏观调控的方向、力度和节奏中沉着应对、寻找机遇、奋力突破,不断提高经济工作的驾驭能力和组织水平;要更加务实创新,多思考研判、多调查分析、多把压给力,切实增强工作的前瞻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各级机关干部要主动深入企业、深入一线,与企业家打交道,与一线人员做朋友,切实为产业转型升级、企业发展出谋划策、破解难题。广大基层干部要形成联动机制,全力为企业发展做好用工、用地等服务保障,着力在全县营造“支持工业、服务工业、融入工业”的良好氛围。
二是企业家们要鼓足干劲,敢拼敢冲敢争先。 工业经济发展关键靠企业,企业发展关键在企业家。全县企业家一定要志存高远,始终保持敢为人先、勇立潮头的胆识和魄力,时刻以“不做第一、就做唯一”的雄心壮志来激励自己、提升自己。我们的骨干企业要勇于立标准、当龙头,争做产业和行业的“第一”和“老大”;我们的中小企业要善于做特色、出精品,争做产业和行业的“唯一”和“新秀”,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被市场淘汰、才能做大做强、走得更远。各位企业家要深刻认识、主动顺应新常态,紧紧抓住产业结构大调整的时机,加快转型升级,加强品牌建设,培育企业文化,不断增强企业的硬实力、软实力和核心竞争力;要积极奉献社会,努力干实体、做实业,为职工、为家庭、为社会担当实干,共同塑造好商南企业家的优秀团队形象。
三是各职能部门要真抓实干,抓细抓实抓到位。 发展是硬道理,落实是真本领。各相关职能部门冲在经济发展第一线,直接为企业服务。要“干”字当头。既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也要通力协作、密切配合,更好地贴近企业、贴近项目,确保项目加快签约、建设和投产。要“快”字为先。少设卡、多服务,加动力、减阻力,关红灯、开绿灯,不说不能办、多想怎么办,大力提倡马上办、主动办、特事特办。要“比”字为荣。强化竞争激励机制,相互比能力、看行动,比服务、看质效,比创新、看成果。要“严”字为进。强化倒逼机制,坚持责任倒逼、督查倒逼、考核倒逼,保证落实的进度、质量和效果,以强有力的举措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同志们,做好今年的工业发展工作,责任重大,意义深远。县委、县政府对工业经济发展寄予厚望,希望大家进一步坚定信心、振奋精神,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全力推动工业经济持续稳定增长,为建设幸福商南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动员大会发言稿相关文章
-
在职工安全技术素质培训年活动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
城市规划宣传月活动动员讲话稿
-
市药监系统稽查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
在全县信息工作会上的讲话
-
全市法院人民法庭专项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
创建文明城市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
在2021年检察院集中教育整顿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
在2021年乡镇经济工作会议上讲话
-
在2021年公司提质增效专项行动和主题教育活动推进会上的讲话
-
在2021年全县棚户区改造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推荐文章
中文范本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