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两基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以下是为您推荐的《乡镇两基工作经验交流材料》,希望能对您的工作、学习、生活有帮助,欢迎阅读参考!
乡镇两基工作经验交流材料第1篇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我是————市利通区————乡党委书记、乡教委主任。按照会议安排,我就自己近年来在“两基”工作中所做的工作向大会做简要汇报,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东塔寺乡地处————市区东郊,全乡辖10个行政村,80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2万人,其中回族人口9028人。2006年全乡社会总产值9.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815元。全乡有一所中学,七所小学,教职工180名,在校学生2870名。我在东塔寺乡工作了十几年,先后担任政府副乡长、乡长,党委书记,一直主管教育工作。“教育”二字已在我心里烙上了深深的印迹,也与我结下了不解之缘,我对教育是情有独钟。特别是做为乡党委书记、教委主任以来,我深知抓好教育的重大意义和自己身负的重要职责,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重要位置上来对待,竭尽全力加大教育投入,尤其是在年度计划中优先考虑,在资金预算中优先保证,在项目建设中优先实施,使我乡的教育工作面貌焕然一新,在农村教育综合改革、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巩固和深化“两基”成果、学校危房改造[找文章到☆大☆秘☆书☆网(http://www.52qj.com)一站在手,写作无忧!]、创建教育强乡等方面,都取得了良好的成绩,教育教学质量始终处于————市区各乡镇前列。2005年在————市首批实现了教育强乡目标,2006年又接受了自治区教育强区的评估验收。“两基”工作的健康快速发展,为我乡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持和智力保障。我的主要做法是:
一、加强领导,建立健全强有力的组织网络
无论是在“普九”攻坚还是在创建教育强乡工作中,我都靠前指挥,亲自参与,身先士卒,坚持以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来保证全面落实上级党委、政府关于教育发展的各项目标任务。特别是在创建教育强乡工作中,我把教育创强当作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摆上主要议事日程,凝心聚力地狠抓落实。及早地制定了全乡“创强”工作实施方案,召开创建工作大会,与各村、各学校签订工作责任状,制定了乡村干部联系学校等多个制度,层层分解任务,项项落实措施,做到了乡村组各级干部和学校领导、教师人人头上有压力,个个肩上有担子,从而形成了一个人人抓、人人管,人人干的好局面,保证了工作的顺利实施。同时,切实加强了督促检查,经常深入各学校,掌握实情,解决问题,推进工作。通过几年的真抓实干,我圆满完成了全乡“两基”和创建工作任务。
二、广泛发动,积极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在扎实推进“两基”工作进程中,我始终坚持把宣传发动和教育引导放在首位,在各种场合,利用一切机会,带领乡村干部走家串户、到田间地头宣传“两基”工作和创建工作的重要意义。通过清真寺、乡经委会议、乡教育会议和其他地方,分别向宗教人士、企业能人、干部教师、农民群众进行了深入广泛的宣传。并制作了展版,利用宣传车在全乡各村、企业巡回宣传。另外,采取张贴标语、悬挂横幅、媒体报道等形式,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浓厚的社会氛围,增强了广大群众和社会各界的参与意识,从而在全乡形成了“举全乡之力,创教育强乡”的良好氛围。
三、确保投入,提供一个坚实的物质保障
在“两基”攻坚和创建教育强乡工作中,我充分利用我乡、村经济实力雄厚,非公有制企业多的优势,先后多次组织、协调乡、村、企业、个体老板为推进“两基”工作出资出力。近年来,我们先后筹资1500多万元新建了东塔中学、东塔一小、东塔三小等5座教学楼,翻建维修了东塔四小、龙一小学等3所学校,为各学校硬化了操场、跑道,建起了多媒体教室、微机室、电子备课室。目前,全乡8所学校微机总数达到310台,生机比例中学达到8:1,小学达到10:1。全乡中小学都开办了远程教育网络,建立了校园局域网,乡中学、中心学校和二小还建立了公开网站,实现了全乡教育信息化的跨越式发展。为了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我发动全乡广大干部群众义务为学校建设投工投劳达12000多个工日。发动本乡企业老板100多人次,召开“情系母校”捐资助学座谈会,为各学校筹集建设资金125万元。同时,还积极协调各学校与帮扶单位的关系,使帮扶单位出钱出物,为各学校“两基”工作解决资金、图书和教学设备。有力的促进了“两基”工作的完成。
四、真情奉献,竭力促成扶贫助学的良好风气
为确保一些困难学生能“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我率先倡议对贫困学生实行乡领导干部、站所长包扶制。全乡副科级以上干部结对包扶了全乡的9名困难学生,把他们的一切学习费用和生活费用进行了全包,并且在每学期都不定期主动为这些困难学生添置学习用具和生活用品,保证了困难学生的正常学习。我们的这一做法,到现在已经5个年头了,这期间我们乡领导已经换了几任,但这一传统我们始终没有变。既使是调出我乡的领导,他们都还继续履行着自己的承诺,到现在还坚持给包扶的贫困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上的困难。同时,我每年都想方设法挤出资金,为全乡其他的贫困学生解决学习费用,确保了我乡贫困学生的入园、入学率。
五、关心教师,着力创造尊师重教的社会环境
我始终把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作为“两基”工作的关键来抓,不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鼓励学校、教师搞教改培训,加强中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同时我也十分注重改善教师待遇。从我当副乡长开始,我就积极建议党委政府出台了关于切实加强教育工作的有关政策,明文规定了一些关心支持教师的优惠政策。这些年来,我们除了“六一”、“教师节”的表彰奖励慰问外,始终坚持做到“六个一 ”,即:每年召开一次教育工作大会;每年坚持组织优秀教师外出参观学习一次;每年组织乡人大代表对全乡教育工作进行一次视察,现场解决问题;每年组织优秀骨干教师进行一次体检;每年为全乡每个学校办一件实事;每年坚持慰问家庭困难的教师和退休教师;并且分步为全乡教师更换了办公桌椅,改善了教师的办公环境,使他们更加安心投身于我乡的教育事业,在全乡营造了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
各位领导、同志们,我乡的教育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自治区和————市党委、政府以及广大农民群众的期望还有一定的差距,我将借这次会议的XX,认真学习和借鉴兄弟单位好的做法和经验,以更加扎实的作风,更加务实的态度,奋力开创我乡教育工作的新局面,实现我乡教育工作的新辉煌。谢谢大家!
乡镇两基工作经验交流材料第2篇
我县的“两基”工作于2000年通过贵州省人民政府的评估验收,2004年又通过省政府的复查和“普实”验收,认定为“合格”。几年来,作为教育职能部门,我们一如既往地高度重视“两基”工作,始终将“两基”的巩固提高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坚持“巩固成果、深化改革、夯实基础、提高质量”的方针,统一思想,真抓实干,周密部署,强化职责,以“两基”工作为契机,有力地促进全县教育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一、 基本情况
全县共有各级各类学校116所,其中公办学校110所、民办学校6所。公办学校中,独立高中1所、完中2所、初中13所、小学85所(含特殊教育学校1所、教学点22个)、职业高中1所、青少年活动中心1所、幼儿园7所;民办学校中,中学2所、小学1所、幼儿园3所。全县共有中小学、幼儿园教学班1051个,在校学生总数41465人。其中高中教学班87个,学生4204人;初中教学班255个,学生12887人;小学教学班1个,学生22308人;学前教育教学班58个,学生1948人;特殊教育教学班10个,学生118人。全县共有中小学教师2770人,其中公办学校教师2508人,民办学校教师262人。公办学校教师中,高中教师214人,初中教师 707人,小学教师1481人,幼儿园教师63人,职业高中教师13人,青少年活动中心教师5人,特殊教育学校教师25人。
二、“两基”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1、普及程度进一步巩固提高
(1)入学率。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2004-2005学年(7-12周岁)为99.21%,其中女童入学率99.17%;2008-2009学年(6-11周岁)为99.11%,其中女童入学率99.24%。初中阶段入学率:2004-2005学年(13-15周岁)为104.77%,2008-2009学年(12-14周岁)为104.94%。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2004-2005学年(7-15周岁)为91.42%,2008-2009学年(6-14周岁)为89.60%。
(2)辍学率。小学生辍学率:2003-2004学年为0.41%, 2007-2008学年为0.19%;初中生辍学率:2003-2004学年为2.66%,2007-2008学年为2.43%。
(3)完成率。15周岁人口中初等教育完成率:2004-2005学年为98.17%,2008-2009学年为97.86%;17周岁人口中初级中等教育完成率:2004-2005学年为84.39%,2008-2009学年为84.97%。
(4)15周岁人口中文盲率2004年和2008年均为0。
2、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
全县有小学专任教师1417人,达任职要求的1398人,占专任教师数的98.66%;学历符合要求人数1415人,合格率99.9%,学历合格率比2004年提高近5个百分点;专任教师中取得大专以上学历的有1055人,占专任教师数的74.45%,大专以上学历占专任教师的比例比2004年提高39个百分点。有初中专任教师680人,达任职要求653人,占专任教师数的96.03%;学历符合要求人数680人,合格率100%,学历合格率比2004年提高6.3个百分点;取得大专以上学历的有652人,占专任教师数的95.88%,取得本科以上学历的有361人,占专任教师数的53.09%。
全县公办中小学均无代课教师。2001年起补充的小学专任教师345人,初中专任教师156名,均达合格学历。
现有83名小学正副校长和17名初中正副校长,均经过市、县岗位培训并取得培训合格证书,合格率为100%。
3、办学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
全县现有小学(点)86个,共有校舍总面积111559m2,小学生均校舍面积5m2,比2004年提高1.28 m2;生均校舍面积达标学校77个,达标率89.53%。有初中学校17所,校舍总面积为111998m2,初中生均校舍面积8.7m2,比2004年提高4.5 m2,生均校舍面积达标学校17所,达标率100%。实现了校校无危房。小学校园设施达标学校79所,达标率91.9%;初中校园设施达标学校17所,达标率为100%。小学普通教室达标86所,达标率100%,专用教室达标85所,达标率98.8%;初中普通教室、专用教室17所学校均达标,达标率均为100%。行政用房、厕所、课桌凳、黑板、讲台等,全县中、小学全部达标,达标率均为100%。教学仪器小学达标76所,达标率88.37%;初中达标15所,达标率88.24%。小学有图书314825册,生均图书14.1册,生均图书比2004年增加7.1册;小学图书达标学校83所,达标率96.51%。初中有图书401187册,生均图书31.1册,生均图书比2004年增加18.1册;初中图书达标学校16所,达标率94.12%。我县现代远程教育按照“科学规划,全面推进,因地制宜,注重实效”的原则,全县86所小学(含教学点)安装有地面卫星接收站,全县中小学共建有多媒体教室72间,计算机教室30间,9所乡镇中学建有视频会议室。
4、经费管理使用进一步规范
县级财政认真落实国家和省对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政策,财政拨款做到“三个增长”,确保上级专项资金和县级配套资金落实到位。2005-2008年上级下达专项资金总计7128.46万元,根据要求全部做到专款专用,依据政策将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资金的50%拨付教育,每年均为445万元。各项义务教育经费及时安排、足额拨付到位,教师工资由县统一按月足额发放。2006年起,教育各项收支全部纳入预算管理,规范农村中小学经费管理,依法向县人大及其常委会专题报告教育经费预算、决算执行情况。学校按照年初预算及规定的开支范围和标准使用公用经费,按规定发放免费教科书和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费。学校收费严格实行公开公示制度,使用规范的收费票据收取,捐资集资、杂费等教育预算外资金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5、教育教学质量正稳步提高
全县各级各类中小学均严格按照课程计划开齐课程、开足课时。2005-2006、2006-2007和2007-2008学年度小学毕业年级学生全科合格率分别为86.44%、89.8%和87.98%,2007-2008学年度比2003-2004学年度提高7.44个百分点;2005-2006、2006-2007和2007-2008学年度小学毕业率分别为97.82%、98.31%和99.12%。2005-2006、2006-2007和2007-2008学年度初中毕业年级学生全科合格率分别为61.7%、63.95%和77.54%,2007-2008学年度比2003-2004学年度提高40.84个百分点; 2005—2006、2006-2007和2007—2008学年度初中毕业率分别为97.75%、96.88%和97.34%。
6、学校安全管理进一步落实
县教育局作为教育主管部门,历来高度重视学校安全工作,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抓好学校安全管理,全县校园内未发生一起安全责任事故。一是坚持落实“一岗双责”,即:中小学教师既要认真教书育人,又要切实肩负起保护学生安全的重要职责,“三抓八查”,即:抓领导、抓校长、抓教师,查学校交通安全防范措施是否到位、查有无危险校舍、查各项教学生活设施有无安全隐患、查饮用水源和厨房设备食品是否符合卫生标准、查消防设施是否符合要求、查各项集体活动是否有安全保障、查寄宿制学校和在校外租住民房的管理制度是否完善和管理措施是否落实、查学校防汛措施是否完善。二是经常配合县相关部门开展校园及周边环境整治。三是加强学校常规管理,根据省教育厅《关于加强普通中小学管理工作的意见(试行)》精神,制定了《修文县中小学管理工作考核细则》,对学校各项工作实行量化积分。四是将学校安全管理工作纳入年度目标管理,每年教育局均与学校签订目标责任书,不但定期考核工作完成情况,而且对安全工作实行一票否决制。
7、扫盲工作成效进一步显现
(1)、2008年全县有15至50周岁农村人口157390人,其中丧失学习能力人口388人,非文盲人口155662人,非文盲率99.15%;城镇人口15471人,其中丧失学习能力人口6人,非文盲人口15457人,非文盲率99.95%。农村人口和城镇人口非文盲率均比“两基”复查时有所提高。全县217个行政村、10个居委会全部达到非文盲标准。
(2)、近三年脱盲人数为229人,脱盲后巩固222人,巩固率为96.94%。抽考人数154人,抽考合格人数150人,合格率97.40%。
(3)、2008年脱盲人均开支4423元,为2004年的86.7倍。
(4)、全县10乡镇均建有农民文化技术学校,建校率100%。217个行政村中192个建有农民文化技术学校(点),建校(点)率88.48%,聘请专兼职教师375名,年均培训人数6811人(次)。
三、“两基”工作的主要措施
1、加强“两基”组织领导,全力推动工作进程
为扎实抓好“两基”迎“国检”工作,全面推进教育发展,在县委、县政府和县“两基”迎“国检”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我们坚定“‘两基’目标一定要实现,‘两基’国检一定要通过”的信心,成立教育局“两基”迎“国检”工作领导小组,周密部署,精心安排,进一步明确“两基”迎“国检”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原则,确定各阶段的目标、任务、方法和实施步骤。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认真查找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为强力推动工作,局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和相关科室具体抓,合理分工,明确责任,并从局机关抽派业务精干的督查人员入驻乡(镇)督促指导。同时,要求各乡(镇)中小学也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配备“两基”专干,负责乡(镇)、学校的“两基”迎“国检”工作。教育局根据各阶段的工作实际,多次召开党委会、党政联席会、局长办公会、乡(镇)中小学校负责人会议等,研究部署“两基”迎“国检”工作,对各阶段工作拟出具体的日程安排,使全县“两基”迎“国检”工作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
2、加大“两基”宣传力度,努力营造工作氛围
为努力营造“两基”迎“国检”工作的良好社会氛围,扎实做好“两基”迎“国检”工作,教育局在县委宣传部、县文体广电局等部门的支持下,深入开展“两基”迎“国检”宣传活动。创新宣传形式、丰富宣传内容、壮大宣传队伍、扩大宣传范围。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手机短信等形式,深入宣传教育法律法规及迎接“国检”工作的重大意义。几年来,共发放(发送)各种“两基”宣传资料(信息)数万份(条),制作永久性宣传标语近300条,宣传挂历500本。建立“两基”迎“国检”工作宣传队,利用宣传车,定期或不定期到各乡(镇)、村进行巡回宣传;在各种车辆上张帖宣传标语流动宣传;利用赶集天,悬挂横幅,设立宣传点,采取咨询、放广播等形式宣传;在校园内办板报、墙报宣传;组织学校师生进村入户或以文艺表演的形式宣传。通过加强宣传,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参与“两基”工作的热情,增强了人民群众依法送子女入学的自觉性,形成了“党以重教为先,政以兴教为本,民以支教为荣,师以从教为乐”的社会共识,以及社会各界都来关心、支持教育的良好氛围。同时,加强信息沟通和反馈,各学校定期汇报“两基”工作进展情况,教育局及时编发“两基”工作简报,上下联动,有力地促进“两基”工作的顺利开展。
3、加强督促检查力度,确保工作目标实现
为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教育局对“两基”工作实行“三制一管理”,即“一把手负责制、责任追究制、一票否决制和目标管理”,以确保“国检”顺利通过。由局领导任组长,相关人员组成的“两基”迎“国检”工作督查组,定期或不定期到各学校督促、检查,及时了解“两基”迎“国检”工作进展情况,帮助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要求各学校严格按照“两基”迎“国检”工作的有关要求,对各阶段的工作进行自查自评,不断总结经验,查找存在问题,拟订整改方案,限期整改落实。教育局在进行年终目标评定时,根据考核结果,严格兑现奖惩。通过以上一系列措施,使全县“两基”迎“国检”工作做到有安排、有部署、有检查、有落实,进一步责任化、具体化,形成层层有人管,事事有人抓,人人头上有指标、个个肩上有责任的良好工作格局。同时,加强“两基”资料建设,规范管理,对具体承担工作的同志和学校领导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要求各学校,认真搜集开展“两基”工作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注重资料的真实性和逻辑性,做到一看就明白,一查就准确,严禁弄虚作假。督查组定期深入各校,在督促检查的基础上认真分析和总结资料建设情况,召开“两基”工作现场会,有力地推进“两基”资料建设。
4、认真抓好“控辍保学”,依法履行教育职责
为深入贯彻执行《义务教育法》,有效保障适龄儿童入学,及时动员辍学生返校,教育局要求在每学期开学期间,各学校将未入学学生与辍学生进行摸底调查统计后造册登记,随即组织教职工进村入户进行动员,把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资料与入学(复学)通知书一并发放到家长或监护人手中,敦促其送子女或监护人入学(复学)。并结合实际建立“控辍保学”激励和制约机制,为“控辍保学”工作提供制度保障。各地严格实行“三包”、“两保”、“一控”(即乡镇干部包村保入学率;村干部、校长包校控制辍学率;教师、班主任包班保巩固率),加强“控辍保学”全过程监控,重点是加强学生在校期间动态管理。同时加强学籍管理,完善学生入学档案。此外,全面实施“两免一补”,杜绝学校乱收费,抓好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留守儿童、单亲家庭子女的义务教育工作,做到“生活上关心,身心上关爱、学习上帮助、经济上支持”,让他们在学校能够感受到“像家一样的温暖”。
5、加大学校经费投入,不断改善办学条件
实施义务教育,经费是重要保障。2005-2008年全县通过财政拨款、贷款、征收各种教育税费、争取上级专项资金补助、社会捐资等渠道共筹集资金38256万元,为总体推进全县中小学办学水平、改善学校办学条件奠定了坚实基础。按照省、市有关精神,积极启动农村中小学校寄宿制建设工程和薄弱学校建设工程,完成8所中学的寄宿制工程建设及学生宿舍、食堂的相关设备及配套设施的采购,完成9所学校的教学楼及3所学校的附属设施建设。由于工作扎实,成效显著,修文县获全省“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特优县荣誉。在2004年“两基”复查和“普实”验收的基础上,2008年又为部分中小学添置了实验仪器设备和图书资料,全县中小学办学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全县教师和学生有一个较为舒适的工作和学习环境,极大地推进了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同时也为“两基”迎“国检”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6、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教师素质
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是实现“两基”迎“国检”工作的需要,也是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关键。近年来,教育局依据相关政策,多渠道引进和招聘中小学专任教师,以弥补我县学校专任教师不足的现状。通过积极组织实施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全面提高教师素质。小学教师中大专以上学历和初中教师中本科以上学历均在2004年的基础上有大幅度上升。同时深化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实施定编、定岗、定员“三定”方案,增强教师的责任感、紧迫感;严格实行“三评一考”(即:学生对教师评价、教师之间的相互评价、社会对教师的评价和专任教师学科专业知识、技能考核),努力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加强教师政治理论学习和师德师风建设,增强教师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切实抓好教师培训工作,帮助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采取走出去与请进来、分散与集中、学习观摩与示范等多种形式开展教研活动,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加强学校领导班子建设,配备一支敢于管理、善于管理的干部队伍。由于学校管理水平和教师的业务水平的不断提高,为各级各类学校教育质量的提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7、强化学校内部管理,大力实施素质教育
近年来,教育局一直推行综合目标管理,将学校管理的各项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考核内容,严格考核制度,建立激励机制。认真抓好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努力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以爱祖国、爱事业、爱岗位“三爱”为重要内容,认真抓教育系统干部职工的思想道德建设,增强干部职工良好的道德修养。实施学校“亮丽”工程,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丰富教育活动。认真贯彻落实《中小学德育纲要》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在学生中深入开展法制教育、安全消防教育、禁毒教育、国防教育等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强化中小学生行为养成教育,以爱国教育为主线,开展“五爱”教育(爱祖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爱劳动、爱科学),促进“五育”(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发展。结合学校实际,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认真抓好实验教学和信息技术教育工作,推动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教育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稳步推进素质教育,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下一步的工作打算
1、继续稳步推进“两基”工作,努力向高水平、高质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迈进。最近几年在“两基”工作方面,虽然我们取得一些令人欣喜的成绩,实现历史跨越,但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更应清醒地看到我们的“两基”工作的基础仍然不是十分牢固,还存在一些薄弱的环节,还有许多工作需要我们脚踏实地去完成。我们要坚持做到“思想不松,力度不减,措施不软,整改不停”,正视因难,增强信心,力争早日实现“双高普九”目标。
2、努力促进教育公平。由于历史的原因及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我县教育发展的不平衡问题还比较突出,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日益上升,社会的和谐发展离不开教育,因此我们要积极谋划教育科学发展大计,促进教育公平。要认真贯彻实施新《义务教育法》,充分体现出义务教育的公平性、公益性和公共性,从顾大局、讲政治的高度认识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现实意义。
3、强化管理,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我们要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端正办学思想,规范办学行为,立足于办好每一所学校。要加强标准化学校建设步伐,加强教育、教学、教研的常规管理工作,提高整体办学水平。要建立科学的教育督导评估体系,形成良好的教书育人环境,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
乡镇两基工作经验交流材料第3篇
**镇位于**县城北15公里处,与蒙阴、新泰接壤,辖30个行政村,1.1万户,3.7万人,总面积8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2万亩,其中果品面积2.8万亩,年产果品1.5亿斤,是享有盛誉的“果品之乡”,黄桃、葡萄被国家农业部命名为“无公害农产品”。2005年实现gdp3.2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099元。
近年来,**镇牢固树立“发展是硬道理,稳定是硬任务”的思想,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深入推进平安创建作为稳定工作的总抓手,不断强化治安防范,大力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活动,全面落实“平安进万家”的各项措施,为构建和谐武台创造了稳定的社会环境。连续二年获得省“平安**建设先进基层单位”及市“平安**建设先进乡镇”、县“平安**建设‘三无’单位”等一系列荣誉称号。回顾我镇平安创建工作,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
一、落实“四个到位”打造平安创建的坚实平台
一是领导到位,确保有人负责。成立了由镇党委书记任组长的平安创建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综治办。各村加强了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治安组织建设,健全了融治保、调解、普法、帮教、巡逻为一体的综治网络,各单位加强了内保组织建设,全面落实了第一责任人的职责。
二是宣传到位,确保入脑入心。重点对村两委干部、镇直单位负责人进行了法律法规和党的政策教育培训,有56人拿到了法律中专或大专文凭。每个村都建立了平安创建法制宣传一条街,全镇粉刷永久性固定标语380幅,制作法律宣传栏40余个,各类安全宣传块板240个,悬挂过街宣传帘240幅,发放宣传材料1万余份,并采取宣传车、广播喇叭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平安创建的目的意义,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营造了“上下联动千家创,万人防范保平安”浓厚氛围。
三是制度到位,确保有章理事。党委、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平安建设工作,并把“五五普法”纳入到“十一·五”规划中,使这项工作达到党委有决定、人大有决议、政府有规划、办事有机构的“四有”要求。同时,按照“一岗双责”的要求,落实了村、镇直各单位、企业主要负责人在“平安创建”活动中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实行了机关干部包村责任制,制定了考核奖惩细则,每月对“平安创建”活动进行检查,对措施得力,创建活动开展好的村、单位和企业,给予物质奖励和精神鼓励。对达不到要求的,实行“一票否决”,在全镇通报批评,向党委政府写出书面检查,并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真正做到了分解责任,传递压力,确保条条有压力,块块有责任,上下有信心。
四是投入到位,确保有钱办事。党委、政府从“稳定也是经济效益”的思想和“花钱买平安、投入保稳定”的高度出发,确保了平安创建的经费投入和硬件建设。投资20余万元专设了平安创建办公室,并配齐办公设备和彩电、放像机、录音机等普法宣传设备。投资6万多元,在镇驻地建设了两条高标准立体化法制宣传街,喷制永久性法制宣传标语120幅,路灯杆上设置了铁制静电喷制双面永久性普法宣传牌500个,悬挂过街普法宣传布幅200余条。并每年按人均5角钱的标准划拨专项经费,由镇财政专户储存,确保平安创建工作顺利开展。
二、强化三大网络建设夯实平安创建的防控基础
一是强化了信息监控网络建设。建立健全了稳定信息员、联络员制度,全镇共配有30名信息员、60名联络员。村每周由村支部书记主持召开矛盾纠纷排查会议,各村每周将矛盾纠纷情况向镇平安创建办公室上报,镇每半月召集各村信息员、联络员会议,信息员、联络员也可以随时向镇综治办、派出所报送各村可能存在的治安隐患和信访苗头。
二是强化矛盾纠纷调处网络建设。加强了调解中心力量,做到了人员、制度、报酬三到位,并实行法庭向乡镇调解中心派驻指导员制度,设立民事纠纷调解庭,由仲村法庭3名法官和镇调解中心2名调解员组成,进行诉前调解,实现了化解矛盾走在诉讼前的目的,并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答疑服务,真正让调解中心发挥应有作用。各村成立调解委员会,配齐了30个村的126名调解队伍,利用村干部和无职党员、老党员、老干部担任矛盾纠纷调解员,发挥民间调解优势,解决民间矛盾纠纷。对调委会解决不了的问题,及时上报镇调解中心,为解决问题赢得时间,真正织起了一张组织建设走在工作前,预测工作走在预防前,预防工作走在调解前,调解工作走在激化前的调解网络。今年以来,全镇成功调处各类矛盾纠纷200余起,未出现一起集体上访案件,民转刑案件大大下降。
三是强化治安网络建设。既让群众吃好饭,更让群众睡好觉,全镇30个村全部建立了治安联防组织,采取义务和适当补贴两种方式,全镇共组织300多人参与治安联防,并实行治安承包责任制、十户联防制、站岗巡逻制、邻村治安防范联动制管理,织密了防控网络,有效预防了各类案件的发生。在加强村级站岗巡逻的基础上,我们还以工作区为单位,分别成立了四个治安警务室。治安警务室由派出所工作人员担任警长,与派出所110报警系统联网,负责昼夜巡逻、堵截、治安、调解民事纠纷、重点人群管理、普法帮教、服务群众等工作,一旦出现警情,警务室能够及时出警,增强了警务工作快速反映和处置能力,真正实现了警力下沉,警务前移延伸。另外,面对新的形势,我们不断探索创新治安防控机制建设,构筑起多层面、立体化、全覆盖的高效技防网络。在镇大院及金融系统、邮政电信部门、学校、医院、商场等重点单位设置了12处电视监控,在主要路口和路段设立4处道路治安卡口、33个堵截点,1000多户电子报警器,增强了快速反应和处置能力。基本消除了防范“盲点”,实现了重点单位、重点部位技防全覆盖,真正做到了硬件软件都有,确保软件不软,硬件更硬。
三、抓好“双基”建设,全面提高平安创建的核心竞争力
一是深化“平安进万家”活动。家庭是最大的基础,社会是由千千万万个家庭细胞组成的',只有将平安工作延伸到每个家庭,抓好群众基础,形成“人人关心治安、家家参与防范”的良好局面,才能真正抓住平安创建的根本,提高平安创建的核心竞争力。为此我们确立了以提高家庭成员的文明素质、道德素质、法制意识和科技素质为重点,以宣传教育为主线,以家庭的平安促进社会平安的“平安家庭”创建工作思路,建立了从镇到村的创建“平安家庭”活动组织网络,开展了内容为平安意识、治安防范、矛盾调处、法律知识、致富技术、文明新风、安全知识进家的“平安进万家”活动。活动开展以来,全镇95%的家庭达到和谐文明户标准,为我镇成为省级平安乡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是提高平安创建队伍素质。基层队伍是创建的最大保障,在警力和综治人员较少、稳定工作任务繁重的形势下,我们对稳定口的同志政治上高看一眼,经济上多补一点,既在政治上关心,又在生活上体贴。坚持素质强队伍,政治建队伍,大力加强队伍全方位建设,切实加大了综治干部使用和职级配备力度。在部门评议中,派出所、法庭、司法所、妇联等单位的满意率都达到98%以上,今年初,在全镇农村工作会议上,党委、政府授予综治办、派出所为特别贡献奖,并颁发了奖金,使广大综治干部政治上有奔头,工作上有干头,极大地调动了广大综治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四、齐抓共管,形成平安创建的新合力
平安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发挥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的智慧与力量,努力营造全党动员、全民发动、全社会参与、齐抓共管、共建平安的强大合力和浓厚氛围。一是坚持“严打”方针不动摇,露头就打。通过开展春季严打、打霸治痞、打击“两抢一盗”等集中整治斗争,始终保持对刑事犯罪的主动进攻和高压态势,今年1-4月份,共发生治安案件10起,刑事案件7起,分别比去年同期下降42%和48%。二是抓好“八线治理”,集中解决突出治安问题。本着“什么问题突出就重点解决什么问题,什么问题群众反映强烈就集中解决什么问题”的原则,组织精干力量,突出抓好打霸治痞、烟花爆竹、校园周边及网吧、农村、出租房屋及流动人口、出租车行业、盗抢机动车、商贸等“八条线”的治理,最大限度地封堵违法犯罪的空档和缝隙。三是开展系统创建,形成点线面互动新机制。坚持“系统抓、抓系统”,通过开展系统创建,全镇初步形成了纵到底、横到边的平安创建工作新机制。四是加强安全管理监督,确保安全生产。深入普及安全生产法规知识,增强全民安全意识,在单位建立安全生产台帐,责任到人。近几年,武台镇没有发生一起重大安全责任事故。
总之,我镇的平安建设工作在县委、县政府正确领导下,在各个部门大力支持下,高点定位,零点起步,奋发作为,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仍有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在今后的平安创建工作中,我们将以“富**百姓,保**平安”为主线,科学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新工作思路,提升创建理念,向兄弟乡镇学习借鉴先进的工作经验,向县委、县政府再交一份合格而满意的答卷。
发言稿相关文章
-
中学学生家长座谈会讲话
-
保险公司个人分享材料
-
酒店年终总结会员工代表发言
-
家长代表在高三毕业典礼上的发言
-
在优秀教师表彰大会上的发言
-
小学教师团代会发言稿
-
2021年党员专题组织生活会个人发言提纲
-
在营商环境推进会议上的表态发言
-
人社局在人才工作座谈会上的发言材料
-
交通运输局道路交通联席会议发言
推荐文章
中文范本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