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工作座谈会发言材料
以下是为您推荐的《新型城镇化工作座谈会发言材料》,希望能对您的工作、学习、生活有帮助,欢迎阅读参考!
新型城镇化工作座谈会发言材料第1篇
尊敬各位领导:
大家下午好!根据这次调研会议的主题,结合平时乡镇工作中的思考和感悟,我就中心城镇建设、房屋土地征收、拆违控违三个方面谈几点看法,有不当之处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
目前,人民群众对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关注度越来越高,愿望越来越迫切,城市建设面对的问题日益增多,土地资源供需矛盾越来越突出,违法用地现象越来越严重,这些都迫使我们必须去深思、去解决。做好新型城镇化建设,要打好“品位提升、市容整治、控违拆违”三场攻坚战。
一是“品位提升”攻坚战。一个有鲜明特色的城市,不仅能让生活在城市的市民感到骄傲,也能给外地游人留下深刻的记忆。但目前很多城市缺乏特色,“千城一面”,城市设计品味不高,建筑缺少精品点缀,不注重延续历史文脉,这样的城市即使高楼林立,也难以让人记住,难以形成强劲的竞争力。就我们兴国来说,红色文化资源特别丰富,山水资源、人文资源也都比较丰富,应当说具备建设独具特色和魅力城市的潜质,要在“特”字和“精”字上做好文章。一是“特”,在中心城区建设和中心镇建设中,要特别特出红色文化这一资源,在城市规划、设计、建设、管理中要融入红色文化因素,打造独特的红色品牌。再如,拿我们江背镇来讲,江背的茶文化和小吃很有名气,在我们规划圩镇建设的时候,就要突出茶点小吃这一特色,规划时就要考虑和融入这一特色,打造茶馆特色品牌圩镇。二是“精”,就是要精益求精、多出精品,特别是要加强城市标志性建筑的打造,努力打造建筑精品,彰显兴国将军县特色,提升城市品位。
二是“市容整治”攻坚战。城市工作“三分建,七分管”,抓好建设是基础,搞好管理是关键。要全面开展中心城区、乡镇圩镇容貌集中整治,全力提高城市管理水平。要通过加强农贸市场管理,合理设置农贸市场和摊位布局,合理引导夜市摊点、马路市场,实现集中连片规范经营,着力解决城市“脏、乱、差”等突出问题。重点抓好环境卫生、占道经营、店招广告、车辆停放、遮阳篷、建筑垃圾等方面的突出问题。要严格依法行政,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健全城市管理长效机制,提高城市管理效能,着力提高全社会参与城市管理的积极性。
三是“控违拆违”攻坚战。遏制和查处违法建设是当前一个工作重点,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任务,事关城镇规划建设的全局和粮食与耕地的安全。一方面,我们要加大巡查管理,集中力量,强势严管,坚决打击违法建设歪风,通过加大日常巡查,把违法建设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另一方面,要切实考虑群众合理需求,主动作为,合理规划,每年定量划出地块安置有建房需要的群众;同时,积极引导农民建设农民公寓,鼓励农民以组为单位建设农民公寓,既可以提高建筑品位,又能节约土地60%以上。要严格控制“城中村”就地新建和改造住房,引导农户退城进郊,到城郊规划新村建房,既可以缓解“城中村”管理难题,又能空出中心城区土地用于城市建设。
新型城镇化工作座谈会发言材料第2篇
今天省政府召开全省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作会议,对2013年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作进行安排部署,我们要按照这次会议精神和省政府印发的《关于2013年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意见》及重点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切实抓好以下六项工作。
一、加快城市新区建设,积极拓展城市发展空间
新区建设是拓展城市发展空间的主要途径。要把加快城市新区建设作为重要抓手,通过增强新区承载人口和吸纳产业的能力,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促进城市加快发展。
一要科学规划城市新区。坚持集约、绿色、低碳的先进理念,高标准、高水平地加快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及市政基础设施等专项规划编制。要针对我省人多地少的省情,积极探索“城市上山”、“产业园区上山”和充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的城市发展新途径,高效利用土地等资源,注重城市自然山水保护利用和生态绿地系统建设。
二要坚持先地下后地上建设的原则。严格新区项目建设次序,优先安排供水排水、供电供气和广电通讯等设施及地下配套管网管线的建设,积极推进综合管廊管沟建设试点。新区要严格实行雨污分流,建设完善的雨、污分流排水系统。地下管网工程要争取一次规划到位、一次开挖埋设完成。
三要加快新区项目建设。积极采取多种渠道筹措新区建设资金,加快新区具有基础性、支撑性作用的重要市政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省新区建设专项补助资金项目必须在6月30日前开工,到年底形成60%以上实物工作量。今年,全省要完成新增建成区面积150平方公里。
二、推进城市旧城更新改造,改善居住环境提升城市形象
在加快新区建设的同时,要把旧城更新改造作为重要的民生工程来加快推进。
一要树立改造新思路。旧城改造的主要目的是改善困难群众居住条件,降低过高的人口密度。这些年来,我们所习惯的旧城改造方式虽然改善了居民的居住条件,但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比如人口密度进一步加大,交通堵塞更加严重,居住环境质量进一步下降,市政公用设施不堪重负,因高强度开发带来一系列社会矛盾加剧。因此,必须要更新观念,创新思路,因地制宜,采取改扩建、综合整治、原规模拆除新建等多种方式进行旧城更新改造。在旧城更新改造中,始终要坚持以人为本,通过旧城改造降低人口密度,改善交通条件,增加绿地空间,提高城市品质。
二要重视历史文化保护。这些年,一些地方在旧城改造中盲目大拆大建,历史文化建筑、优秀近现代建筑不同程度破坏,有些地方破坏程度还比较严重。因此,在旧城更新改造中,要高度重视历史文化保护,建立保护名录,凡列入名录的建筑要严格保护,不得随意拆除;要严格按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保护条例加大保护力度,保护城市的传统格局、历史街区、建筑庭院、古树名木等历史文化遗存,弘扬传统文化和地域文化特色,提升文化内涵。
三要鼓励支持居民自主更新改造。要借鉴国内外旧城更新改造的先进理念和成功做法,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尊重群众的意愿,积极支持居民自主更新改造。各地要积极研究财政、税收、土地、金融支持政策,加大推进力度。今年有旧城更新改造任务的市州至少要确定1个项目,采取居民自主更新改造的方式实施。
三、加快小城镇建设,引导农业人口就地就近城镇化
加快小城镇发展对于推进我省新型城镇化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有利于农民就地就近低成本城镇化,同时农民也更容易融入城镇生活。要通过开展“百镇建设试点行动”,带动全省小城镇加快发展。
一要因地制宜,突出重点。根据小城镇不同的发展目标和定位,发挥比较优势。工业镇要着重提高对工业园区的支撑和服务配套能力建设;商贸镇要着重加强商业街区、集贸市场和仓储物流设施建设;旅游镇要着重塑造文化风貌特色,完善提升服务接待能力建设。
二要关注民生,解决突出问题。试点镇要实行雨污分流,着力抓好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建设,要按照“村收集、镇清运、县处理”的原则,做好垃圾收集和清运等设施建设,深入推进环境综合治理,切实改变小城镇环境“脏、乱、差”的突出问题。
三要加强管理,提升水平。目前小城镇建设普偏存在规划水平不高、建设标准偏低、建设质量差等问题。针对小城镇建设存在的问题,试点镇要提高规划编制质量,加快总体规划修编工作,今年上半年要全面完成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并严格实施规划;要加大对小城镇建设的监督管理力度,镇区房屋建筑必须要由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设计、施工,增强抗震设防能力,提高建设质量;要把镇区的危旧房改造纳入城市棚户区改造规划,给予政策和资金支持。各地要摸清情况,制定方案,分步实施,加快推进。
四、启动农民工住房保障行动,改善农民工居住条件
一要高度重视农民工住房问题。当前,农民工进城的最大难题是住房问题,政府有责任提供帮助。将农民工的住房问题纳入城镇住房保障体系,是推进城镇化的重要制度安排。各地要按照这一要求,切实履行解决农民工住房困难的职责,将农民工住房保障作为一项长期性、制度性的工作来抓。
二要确保完成今年农民工住房保障任务。今年全省30%的公共租赁住房要向农民工定向提供,各地要按照下达的目标任务抓好落实。5月底前锁定具体房源,制定和公布农民工住房保障准入办法,及时接受农民工申报并按程序审核。各地房源、准入办法、入住情况要按住房保障信息公开制度的规定向社会公示公开,并报住房城乡建设厅。
三要加大建设力度提供更多房源。要加大政府直接投资建设公共租赁住房的力度,认真落实省政府规定的商品住房按5%的比例配建公共租赁住房的规定,鼓励引导企业和社会资本参与公共租赁住房建设。支持开发区、工业园区和劳动密集型企业建设集体宿舍类公共租赁住房,为农民工提供住房。
五、大力发展建筑业,为农民工提供更多就业岗位
建筑业是我省的传统优势产业,建筑业增加值占全省GDP比重连续多年保持在7%以上,建筑业从业人员已突破500万人,吸纳了大量农村转移人口,为农民工提供就业岗位作出了重要贡献。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为建筑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历史机遇,建筑业的持续发展也将为农村人口转移和增加就业岗位发挥重大作用。今年,全省建筑业企业要新增就业岗位25万个,各地要层层分解落实,进一步加大对建筑业企业的支持力度,大力发展建筑劳务企业,加强劳务基地建设,组织成建制的劳务输出,为农村转移人口提供更多就业岗位。
六、加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进一步加强科技、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社会福利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推动社会服务资源向基层和社区延伸。合理布局教育、医疗、文化等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建立健全城镇就业服务、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公共安全等公共服务体系。要构建有利于人口迁徙的可转移接续的社会保障体系,实现城乡居民在劳动就业、基础教育、公共卫生、社会养老、住房保障等方面的权益共享。
各级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要强化责任意识、增强使命感和紧迫感,要勇于担当、不辱使命、不负重托,履行好牵头部门职责,为当地党委政府当好参谋,与相关部门形成工作合力,全面完成今年的各项目标任务。
新型城镇化工作座谈会发言材料第3篇
同志们:
根据会议安排,我就推进全镇新型城镇化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明确新型城镇化工作的思路和目标
新型城镇化是我国发展的一个大战略,将是未来几十年经济增长的巨大引擎。城镇化进程蕴含着加快发展的内生动力、扩大内需的巨大潜力和富裕百姓的空前“红利”。把握好这一历史机遇,探索走出一条符合山区实际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成为我们皇华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重要任务。
近年来,全镇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按照全域统筹、城乡一体的思路,深入实施社区化发展战略,全镇新型城镇化建设取得长足进步。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发展格局逐步形成。正在进行新一轮城镇总体规划修编,逐步确立了以镇驻地为核心,寿塔、郝戈庄生态小镇为支撑,其它农村社区为补充的梯次发展格局。镇驻地初步形成了东部生态休闲区,西部产业集聚区,中部行政服务区,南部商贸文教区,北部养老居住区功能分区。镇区发展空间逐渐拉开,面积达到3.05平方公里,驻地人口达到1.5万人。二是发展基础有效夯实。今年1—8月份,全镇24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57.78 亿元,销售收入57.3亿元,实现利税5.27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7.37%、16.92%、27.46%。过5000万元项目31个,完成投资25.8亿元,同比增长18.6%。三次产业比例为18:55:27。完成财政总收入2557.72万元,同比增长2.5%,实现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288.28万元,同比增长2.3%。总体看,今年以来经济运行基本面较好。三是发展统筹取得突破。将库区移民搬迁安置、增减挂钩项目与新型城镇化发展结合起来,规划建设桃源居聚合区、寿塔聚合区等安置区8处20.5万平方米,可安置2100户,7400人。“乡村教育示范区”建设深入推进,7所中小学完成标准化验收,柏戈庄、郝戈庄标准化学校基本完工,城乡义务教育初步实现均衡发展。农村集中供水实现村村通,全镇180公里路网实现互联互通,城乡环卫一体化市场化运作深入推进,镇区实现污水集中处理。四是发展特色得到彰显。大力度、全方位打造“一城山水半城园”形象。深入实施“两清一绿”工程、“386”环保行动,对扶河、淇河、倒漾河等重点河道进行了水生态治理;大力开展造林绿化,全镇林木覆盖率达到52%;建设了倒漾河生态湿地公园、山水文化广场、地方文化展馆;总建筑面积6.4万平方米的镇驻地高端房地产组团开发项目完成建筑面积2.6万平方米,城镇宜居、宜游、宜业的吸引力进一步增强。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镇城镇化工作还有许多不足之处,可概括为“一一二三”问题。
一个基本镇情--城镇化水平低的问题。无论是以户籍人口数为依据,还是以常住人口数为标准,我镇都是一个农业人口占大多数的城镇。20xx年,全镇城镇化率仅为27.3%,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5个百分点,低于全市26个百分点,城镇化率低,城镇辐射承载功能不足,活力不够。
一个“洼地”困境--政策扶持少的问题。皇华作为山区乡镇及水源地保护区,在全市“三区两带多园”发展战略中属于限制开发区。在金融、土地、项目倾斜、生态补偿、考核导向等政策方面受到的扶持力度不够大。
两个相对滞后--城镇规划、产业发展滞后问题。新一轮城镇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尚未完成,生态小镇、新型农村社区尚未开展详细规划,生态环境保护、环卫设施等专项规划也未修编。规划引领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城镇发展与兄弟乡镇同质化,没有凸显地域特色。产业发展先天不足。三次产业结构不合理,总体产值低,这也直接导致城镇居民消费和购买力低。工业经济发展的空间有限,主导能力弱,面临转型升级的压力;农业产业受地理条件的制约,现代化、规模化、集约化水平低;服务业单纯依靠房地产业“单兵突进”,关联度高、拉动性强的旅游产业层次低,“吃、住、行、游、购、娱”要素建设不够。
三个突出制约--城镇发展空间、建设资金、生态环境制约问题。发展空间方面。皇华90%以上土地为山地丘陵,近年来国家对土地审批又严格控制,通过土地流转或拆迁安置增加城镇化发展空间的难度很大。目前,全镇城镇用地规模基本达到上一轮城镇总体规划安排,镇区可利用土地少与城镇化发展需求大之间的矛盾比较突出。建设资金方面。城镇化建设财政资金缺口大,金融机构对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信贷支持力度不够,城镇开发融资困难。生态环境方面。由于历史原因及自然条件限制,皇华镇区一直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内顺水沿河发展,镇区东侧紧靠青墩水库,西侧为镇西工业园,受环保政策及产业布局影响,镇区公共服务机构、基础设施、商贸居住区局限于滨河西路与龙华街狭长区域,生态环境承载力将是皇华未来城镇发展的一个重大挑战。对这些问题,我们要创新思路举措,认真研究解决。
去年底以来,中央、省、潍坊及我市相继召开城镇化工作会议,层层安排部署,将城镇化工作摆上了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位置,为我们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了行动指南。下步,全镇城镇化工作总的思路是:以党的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中央、省、潍坊及诸城市城镇化工作会议精神,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坚持全域统筹、城乡融合、四化同步、五位一体,进一步优化“一心二点一轴三片区”城镇空间布局,着力增加农民收入,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深入探索以社区化发展促进农民就地城镇化的路子,推进新型城镇化向更高质量、更高品位发展,将皇华建设成为“生态文明的现代化城镇、文化旅游名镇”。到2015年,全镇城镇化率达到35%。到2020年,全镇总人口达到59000人,镇区约22000人,寿塔、郝戈庄两处生态小镇约10000人,城镇化率达到55%。地方财政收入达到4000万元,三次产业比例调整到15:40:4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万元以上。污水和生活垃圾集中处理率达到100%,林木覆盖率达到60%。
二、突出工作重点,扎实推进新型城镇化健康发展
(一)突出规划引领,优化发展格局。1、健全规划体系。年内编制完成城镇总体规划,形成“一心二点一轴三片区”发展格局。开展生态小镇详细规划,完善镇域规划体系。在总体规划编制框架下,编制生态环境保护、绿化景观系统、供水供热供电燃气工程、环卫设施等专项规划,编制完善控制性详细规划。2、优化城镇空间布局。着力提升镇区辐射带动功能,镇驻地实施东控西延北进南跨战略,规划东至袁家我乐村东,西至程子村西,南达中心校南侧,北抵中小企业创业服务基地,面积拓展至10平方公里。增强生态小镇支撑功能,辐射带动周边。深入推进农村新型社区发展,加快聚合区建设,完善道路、供排水、燃气等设施配套建设,吸引群众聚合居住。3、塑造山水城镇特色。将白墙黛瓦、蓝瓦灰墙定为城镇基准色,建筑规划设计上采用多层为主、小高层为辅,错落有致的规划布局,实现山水城和谐相融。
(二)转变产业发展思路,通过产业转型推动城镇化健康发展。1、打造文化旅游引导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模式。以文化旅游产业推动现代服务业做大做强,实现“消费聚集、产业发展、生态提升、配套优化、土地升值、地产回报”,带动区域经济社会综合发展。打造历史文化景观镇,以苏轼文化、丁耀亢故居、呈子古遗址、齐长城遗址、皇龙沟恐龙足迹群遗址为文化内涵,建园、建馆、建基地,充分展现名人、名址文化对当代的影响和启迪,带动全镇特色山水、风土人情、民间工艺、名人字画、企业文化、学校文化、社区文化的整体提升。加快推进“三山两水六园九遗址”的山水皇华百里自驾游项目,推进驻地聚合区和养老地产开发,形成餐饮、住宿、游乐、购物消费经济链及相关产业集聚,不断增加就业需求,吸纳城镇人口。2、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继续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快发展家庭农场、农业园区,积极探索城镇工商资本参与现代农业经营,将农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增加农业转移人口进镇区数量。培育苗木主导产业,加强对苗木龙头企业的鼓励扶持,培育一批行业水平高、经济效益好、带动能力强的企业。突出“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社区+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社会工商资本建设苗木园区三种经营模式,推动苗木产业由分散经营向产业化模式转变。以园区、基地为辐射点,沿市寿路、诸王路、平日路布局苗木产业。抓住全镇1万亩农村集体机动地承包经营权到期的时机,加强土地流转和种植引导,利用五年时间,建设100亩以上苗木园区30个,苗木面积拓展至1.2万亩,苗木产业直接销售产值达到1亿元,建成我市南部苗木产业走廊。3、推动工业内涵式发展。稳步推进中小企业创业服务基地、镇西工业园、华起全民创业园在建项目,逐步淘汰落后产能。提高招商入驻门槛,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益项目一律不得落地。积极推进腾笼换鸟、转型升级。引导水源地一级保护区内项目退城进园,支持东宝重工、华欣短流程铸造项目等建设技术创新研发平台,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三)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基础设施配套,提升城镇综合承载能力。1、打牢生态基础。突出抓好造林绿化和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深入开展造林绿化工程,不断推进生态绿化工作,构建市区生态屏障。配合做好省级水生态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对扶河、淇河、倒漾河、展村河、涓河五大水系进行水生态治理。开展养殖小区标准化建设,将镇驻地6处养殖小区全部停产、转产或搬迁。2、抓好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山水皇华百里自驾游南段路网通达度,抓好镇域内道路修补、路面硬化拓宽,推进互联互通。推进皇华110KV变电站改造。加快建设市南污水处理工程二期建设项目,围绕寿塔和郝戈庄生态小镇,重点建设寿塔污水泵站,铺设排污管网,实现生态小镇污水集中处理。深入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市场化运作,建立长效监督管理机制。3、突出品位建设。启动镇驻地12片区拆迁工作,改善居民居住条件,储备城镇建设用地。规划建设倒漾河九宫格生态湿地公园、松岛生态文化会馆、旅游度假村等生态文化旅游项目。着力开展文明村镇、文明乡村创建活动,制定社区村规民约,积极推进居民观念转变,切实提高城镇居民文明素质。
(四)全面加强城镇建设。1、加快镇驻地改造提升。按照潍坊市提出的“一个中心、四个规划、六个体系”(建设一个市民广场中心, 编制社区布局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基础设施规划、生态景观规划,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社区公共服务体系、市政管理体系、金融服务体系、农村产权交易服务体系、治安管理体系)的建设标准,有序改造提升镇驻地,延续历史文脉,融入现代元素,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增强吸纳承载能力,加快建设富有地域特色、功能比较齐全的现代化美丽城镇。2、深化农村新型社区建设。进一步加大多元化投入力度,完善社区服务设施,提升社区服务功能,打造便民为民的优质平台。根据区位、产业服务水平,对寿塔、郝戈庄社区加大政策支持和投入力度,合理确定建设模式,增强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吸纳就业、人口集聚功能,培育功能完备、产业完善、环境优美的新型生态小镇。3、分类推进聚合居住。坚持以人为本,突出镇驻地中心社区和重点社区,加快聚合区建设,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产业园区、社区卫生、幼儿园及小学、健康养老、治安警务等公共服务设施,吸引群众搬迁聚合。
三、切实强化新型城镇化建设保障
(一)强化目标管理。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明确各自承担的责任和任务,对新型城镇化工作实行台账管理,细化阶段目标,扣紧时间节点,抓紧向前推进,确保落到实处。要树立强烈的担当意识、责任意识,只要是自己职责范围内的就要敢定事、肯干事、干成事,既不能因为标准要求高了、工作难做了,就消极懈怠、无所作为,又不能急功近利、急于求成。
(二)加强要素资源保障。参照上级政策办法,引导财政资金、用地指标、人力人才资源向城镇化集中。创新投融资机制。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进一步开放投资市场,降低准入门槛,吸引各类资本进入城镇建设与开发领域。建立完善投融资平台,通过整合涉农资金、低息贴息贷款、转移支付等,加快公共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项目建设。推进土地资源集约利用。加强土地资源的整合,通过增减挂钩等多种形式,腾出更多的用地指标,用于产业发展和城镇化建设。完善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政策,加大对存量建设用地、闲置低效土地等清理整治力度,提高集约利用水平。加快人才队伍建设。积极引进高新技术人才,大力培养产业工人、新型农民,为新型城镇化发展提供充足的人力智力支持。
(三)深化改革创新。体制机制创新是城镇化发展的活力之源。当前,传统的城乡分割的产权制度、户籍制度、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仍是阻碍城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必须通过深化改革来破除障碍,释放活力。要加快推进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创新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制机制,使城镇常住外来人口和流动人口享受市民待遇。要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年内基本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推动耕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离”。要着力推动“三换三集中”,尊重农民意愿,区别不同情况,以宅基地流转置换为核心,整体推动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和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造,探索实施农民宅基地换住房、承包地换股权、权益换保障,促进农村转移人口就地就近城镇化。
(四)切实转变干部作风。当前全镇干部作风总体是好的,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有的工作不在状态、萎靡不振、在岗不爱岗,有的对职责范围内事情不上心、不研究,遇到难题推拖躲绕,有的为了不出事干脆不干事等等。要以深入开展党的群众教育路线实践活动为契机,着力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班子成员要率先垂范,身体力行,抓好分管部门、联系社区作风建设。各社区、部门要把作风建设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在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项目落实、深入基层服务群众等方面,主要负责同志要以身作则、亲力亲为,力戒做平稳安逸的“太平官”。要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始终对岗位心存敬畏,始终保持奋发有为、敢于担当的精神状态,促进服务效能持续提升,打造纪律严明、勤政为民、作风优良的党员干部队伍,为新型城镇化建设各项任务落实提供坚实保障。
发言稿相关文章
-
以雷锋精神为题的发言稿
-
银行女干部代表座谈会发言材料
-
安监局长关于安全生产发言稿
-
在年终烹饪协会厨师大会上的发言
-
在市管领导干部家属座谈会上的讲话
-
副检察长在全市民行检察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
2021年党员专题组织生活会个人发言提纲
-
在营商环境推进会议上的表态发言
-
人社局在人才工作座谈会上的发言材料
-
交通运输局道路交通联席会议发言
推荐文章
中文范本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