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旅游度假区考察学习报告

生态旅游度假区考察学习报告

2020-11-08 11:57:01 调查报告

以下是为您推荐的《生态旅游度假区考察学习报告》,希望能对您的工作、学习、生活有帮助,欢迎阅读参考!

一、企业发展现状
锦绣黄龙生态旅游度假区是由延安旅游集团在黄龙县投资打造的集住宿、餐饮、会议、游乐、拓展、购物、休闲为一体的多功能综合服务体。占地301亩,建筑面积4.67万平方米,概算投资5.5亿元,于2018年底全面竣工,为市民“五一”出游提供了一个好去处。度假区地处黄龙县石堡镇龙尾湾,距县城3公里,黄渭高速口1公里,紧邻201国道。度假区共分为四大区域:游客服务区、拓展游乐区、休闲度假区、生态景观区。游客服务中心主要设有电子动漫城、休息厅、售票处、超市、医务室、文创产品展柜等,使游客享受到贴心便捷的服务。动漫城包含有VR体验9D坦克、极速摩托、雷动加速、抓娃娃机、海洋嘉年华、射击等17个项目,让游客能够感受电子科技带来的震撼体验。度假区提供充足的房间,酒店建筑面积23121平方米,分5层,共有标间、商务套房、亲子套房、大床房等客房179间(套)。还设有总建筑面积14000平方米乡村酒店11栋,设有标间、商务套房、亲子套房、茶室、KTV、健身房、棋牌室、放映室、休闲室等共123间。同时,拓展区包含互动拓展组合架、悬空钢丝等24个拓展训练项目,是陕北地区设施设备与配套设施最为完善的拓展场所。游乐区包含神舟飞碟、飓风飞椅、家庭过山车等12个游乐项目。

锦绣黄龙生态旅游度假区是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结合的综合性旅游度假区的典范之作,山水之画、田园之诗、文化之歌、生态之美交相辉映。在这里可以挑战自我、放松心情,摒弃城市的喧嚣,享受别样的体验和乐趣,度假区游乐拓展区是西北地区设施设备与配套设施最为完善的游乐拓展场所。在这里不仅可以挑战自我,放松心情,撇弃城市的喧嚣,享受别样的体验和乐趣,而且通过拓展训练可以激发受训人员自身潜能和团队的凝聚力与向心力。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旅游+”融合发展水平不高。旅游与红色革命体验式教育培训产业融合度不够,存在社会化培训机构少、接待能力不强、培训内容单一、受众面窄、红色培训市场缺乏有效监管等问题;旅游助力脱贫攻坚有待进一步加强;旅游环线开发不足,工业旅游仍是短板;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市场培育不足,市内尚无具有研学游资质的企业;具有延安特色的旅游产品研发水平低,品种单一、文化内涵不足、附加值低、科技含量弱、缺乏龙头企业。旅游开发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矛盾日益凸显。

二是公共服务配套设施有待完善。部分景区道路与干线道路连接线技术标准低,随弯就弯,旁山临河,通行不畅,车辆颠簸,耗时费心;乡村旅游公路建设和维护水平有待加强,旅游客运能力弱,旅游客运专车、旅游专线缺乏,出租车运力不足且服务不佳,发展全域旅游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尚未解决;旅游酒店接待能力不足,住宿设施结构单一,缺乏成规模的窑洞式酒店,服务水平有待改善,旅游旺季存在一房难求、一餐难就等问题;城区道路交通拥堵,旅游停车场和自驾游营地建设滞后,停车位严重不足,智慧旅游建设缓慢。

三是综合目的地宣传营销力度有待加强。同旅游发达地区相比,锦绣黄龙还存在宣传手段不够灵活,运用新媒体能力差,旅游市场开发度低、旅游营销专项资金投入不足、旅游景区文化内涵挖掘不深、社会参与度不高等问题,尤其缺少将延安作为旅游综合目的地在国家级权威媒体上宣传的手段;旅游综合目的地整体营销规划方案制定工作滞后,景区景点宣传单打独斗,未形成合力。

三、问题产生原因

全域旅游是迎接大众旅游时代旅游消费的新要求,是调整地区经济发展模式、创新经济发展新动能的重要举措,也是衡量一个城市旅游业成熟程度的重要标志。从调研情况看,黄龙全域旅游发展现状与产业结构优化、经济转型发展要求相比,还存在一些问题和短板,主要原因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全域旅游认识还不到位。全域旅游在我市表现出南北发展不平衡、干部群众认知差异大等特点。特别是一些县区和部门对旅游产业发展的潜力认识不足,对旅游在推动全市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认识不够统一,不同程度存在认识不高、信心不足、思路不清、办法不活等问题。市级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编制工作相对滞后。

二是体制机制有待健全。内部机构设置和人员配置不能满足全域旅游快速发展的需求,县区旅游管理部门力量薄弱、缺乏独立性;市县“1+3”旅游综合管理体制尚未建立;旅游产业市场化运作水平不高,投资主体单一,缺乏有效的融资平台,民间资本和金融资本参与度低,发展动能不强;一些景区景点还存在经营理念落后,激励制度不健全,导游讲解员素质不高、数量不足、流动性大等问题;优秀旅游管理人才和旅游业从业人员匮乏。

四、改进措施建议

1、建议加快全域旅游规划编制。一是提高对发展旅游产业的认识。开展专题培训、外出考察等,逐步转变干部群众对发展旅游产业的认知,牢固树立全域旅游发展理念,切实将全域旅游工作摆上日程,抓在手上、落到实处。二是加强涉旅干部交流。通过外派干部到旅游发达地区挂职学习,争取中省涉旅行业专家到我市挂职锻炼,区域内涉旅部门干部跨县区交流使用等形式,促进涉旅行业干部有序流动,增强全市旅游行业领导水平。三是加快推进全域旅游总体规划编制步伐。结合我市实际,明确旅游发展定位,体现统筹协调作用,尽快出台具有前瞻性、系统性和指导性的全域旅游总体规划。特别是在旅游产业总体布局中要避免项目同质化,集中力量打造精品景区。规划论证要吸纳本地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参与,建立本地涉旅行业专家库。

2、建议构建全域旅游综合发展体系。一是完善旅游综合管理机构。尽快建立“1+3”旅游综合管理体制(旅游发展委员会和旅游警察、旅游法庭、旅游工商分局),增强工作力量,严把用人关;旅发委要切实承担起旅游资源整合、统筹协调、旅游项目验收、旅游数据统计、年终目标综合考核等职能。二是推动政策创新。出台支持全域旅游发展的综合性政策文件,加大财政对旅游发展专项资金的支持力度。创新旅游投融资平台机制,尽快设立我市旅游产业促进基金,鼓励引导民间资本和金融资本参与全域旅游建设,尽快组建延安文旅产业开发投资集团公司,有效推进我市文旅产业融资平台建设步伐。健全旅游发展受益机制,出台旅游惠民政策,保障景区周边村民和居民、涉旅企业的合理利益诉求。三是强化人才队伍建设。旅游部门管理人员、涉旅行业从业人员要进行常态化全员培训;引进一批国内外知名旅游业开发、策划、运营管理团队;发挥好延安旅游集团公司、延安文投、陕旅延安分公司等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加快培养旅游管理人才;鼓励和引导在延高校利用优势教育资源,开设符合我市需求的涉旅相关专业,扩大招生规模,为我市全域旅游大发展提供人才储备和支撑。

3、建议推动全域旅游融合共享。一是做大做强红色革命教育培训产业。尽快成立红色培训发展领导小组,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规范和监管我市红色培训市场;充分发挥政府引导和市场推力,对符合办学资质的社会机构给予准入资格,增强我市红色培训接待能力,拓展红色培训市场,丰富培训课程,引导红色培训机构把基地和培训线路逐步向延川、甘泉、XX、洛川、安塞、吴起等县区延伸;着力推进南泥湾景区国家级红色教育培训基地建设,尽快实现接待和培训功能。二是促进旅游与农业、交通、工业等融合发展。大力开发具有陕北风土人情的乡村旅游线路,重点做好旅游扶贫工作。尽快改善沿黄公路与沿线村庄、景点间连接道路通行能力,强化配套设施建设,打造好这条造福沿线群众的脱贫路和致富路。大力发展我市旅游交通环线;依托延长石油和新能源项目,开发工业旅游示范基地;争取将我市列入“中国研学旅游目的地”,将5大革命旧址联合创建为“全国研学旅游示范基地”;积极开发冬季旅游项目,打造特色冰雪运动,让旅游淡季不淡;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加快推进轩辕养生谷、潮塔小镇项目、锦绣黄龙项目建设步伐,着力打造健康旅游、中医药旅游、养生养老旅游等健康旅游新业态;按照保护第一、开发第二的原则,处理好旅游开发和历史文化遗迹保护的关系,注重保护古村落、古寨子、古驿站、古镇整体风貌。三是加强旅游产品附加值。深入挖掘我市历史文化、地域特色文化、民俗文化、传统农耕文化内涵,依托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5.23文化科技创意产业园、898创新空间的技术和创意优势,扶持一批地域特色突出的土特产品龙头企业,开发一批创意十足、科技含量高的旅游商品和旅游纪念品,吸引一批特色餐饮名吃生产企业来延投资。

4、建议打造延安综合旅游目的地品牌。一是建立健全营销体制机制。加大旅游营销专项资金投入力度,修订完善《延安市文化旅游营销奖励办法》。探索建立政府部门、行业、企业、媒体、公众均积极参与的营销机制,充分发挥涉旅企业在推广营销中的作用,形成上下结合、横向联动、多方参与的全域旅游营销格局。二是制定全域旅游整体营销规划方案。在对外宣传上要统一口径,打好“延安”这个主品牌,统一对外宣传营销;征集制定统一的宣传口号和广告语,强化目的地整体营销策略,整合区域内各类品牌资源,建立多层次、全产业链的品牌体系,变旅游资源优势为品牌优势;加大文化内涵挖掘工作,讲好延安故事,满足深层次旅游需求。三是创新全域旅游营销方式。加大在中央媒体上的宣传力度,借助大数据分析,充分利用新兴媒体,提高我市全域旅游宣传营销的精准度、现代感和亲和力;借助中央部委在延安时期的旧址资源,推动行业内营销宣传;以《魅力中国城》竞演为契机,通过延安外事侨务交流平台,向全国全世界展示延安独特的韵味。
标签:

粤ICP备2020078845号-2

中文范本网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