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县人大调查旅游产业发展工作的报告
以下是为您推荐的《关于县人大调查旅游产业发展工作的报告》,希望能对您的工作、学习、生活有帮助,欢迎阅读参考!
关于县人大调查旅游产业发展工作的报告第1篇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代表:
首先,我对各位领导、各位代表多年来一直给予旅游工作的大力关心、支持和帮助表示衷心的感谢!
近年来,按照XX市委、市政府打造“北部历史文化和农业生态文化观光旅游区”的决策部署,XX县委、县政府始终将旅游业作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支柱产业、一项重大战略来实施,着力打造“钱王之乡、会馆之城、休闲之都”旅游品牌。工作中,狠抓旅游资源整合、项目建设、品牌创建、营销宣传等工作,奠定了旅游业发展基础,树立了旅游品牌,扩大了知名度,XX正逐步成为滇东北乃至云南省具有影响力的旅游休闲目的地。下面,我将XX县近两年来的旅游产业发展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XX旅游资源概况
我县地处滇、川、黔三省交界,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且独具魅力。绵延三千余年的冶铜业带动了我县铜商文化和会馆文化的繁荣兴盛,遗存至今,加之乌蒙山特殊的地理地貌,造就了我县人文历史厚重、文化特色鲜明、自然生态环境优美的特色旅游资源。XXXX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XX内会馆寺庙众多,古街、古巷、名人故居等风貌保存完好;大海草山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20万亩草山连绵不绝、原始、自然、辽阔;娜姑镇白雾村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历史文化、乡风民俗原汁原味;大桥乡念湖是国家级黑颈鹤自然保护区,生态良好、环境优美;婀娜多姿的以礼河是省级风景名胜区、县城的金钟山是省级森林公园、娜姑镇是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加之10余公里长,集雄、奇、险、秀为一体的雨碌大地缝、创造红军长征在滇扩红人数之最的XX街道水城村扩红文化生态园等,为我县大力发展旅游业提供了历史文化、红色文化、人文景观、自然美景的优越载体。
二、XX县旅游产业发展情况
(一)以龙头建设为重点,突出旅游品牌打造
XX旅游资源丰富、景点多,但是“满天星斗、独缺月亮”,缺乏具有吸引力的品牌和带动力强的景区,近年来,我县着力实施了旅游龙头的打造和旅游品牌的建立工作。
1.着力加强XX的保护和建设,成功争创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工作中,一是委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对《XX县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进行了修编,规划立足实际,高起点、高标准,用于指导我县历史文化名城的管理、保护和建设各项工作;二是注重广泛收集XX历史沿革、传统文化、人物风貌等方面的资料,充实历史文化内涵;三是切实加大对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的调查工作,对154处历史建筑进行了系统测绘,对117处历史建筑进行了挂牌保护,对344口古井、359株古树进行造册登记、挂牌保护,进一步丰富了我县的历史文化载体;四是争取项目,投入资金9900余 万元,重点打造XXXX精品历史文化景观,先后修复了江西会馆、湖广会馆、楚黔会馆、云南会馆、四川会馆、福建会馆、吕祖阁、大佛寺、火神庙、藏经阁等文物古迹,完成了XX内27条街巷的“三线三管”入地及青石路面修复和重点民居的修缮等工作,初步形成了XXXX的主要历史文化景观。通过坚持不懈的建设完善和积极申报,2013年5月18日,国务院批复同意将XX县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我县成为了全国第121座、云南省第6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2.加快大海草山景区的整体提升,成功争创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为确保大海草山成功争创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围绕《云南省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对大海草山景区创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有关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要求,加快景区的整体提升工作。增建了一个2万余平方米的大型停车场;维修、增设了旅游交通标识标牌;完善了游客休憩小广场;新建、改造了2座旅游厕所;改造提升了草山风情酒店档次,提升了接待服务质量;同时,进一步规范景区管理,强化了环境卫生整治,提升了景区游览质量。2014年(本文来自中文范本网www.52qj.com)7月2日,《云南省旅游发展委员会关于批准XXXX大海草山景区等7家景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的决定》(云旅发〔2014〕198号),正式批准大海草山景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大海草山成为了继XXXX之后,我县打造的又一张旅游名片。
(二)以提升景区质量为前提,突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1.科学规划,确保景区景点建设规范有序。充分发挥规划的引领和调控作用,始终坚持把文化元素、历史积淀、自然山水融入名城名镇名村规划设计和开发建设之中。邀请专业院、所,相继完成了《XX县旅游总体规划》、《XX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XX文化旅游名城XX片区修建性详细规划》以及各重点景区景点的建设性详细规划,确保各项基础设施的建设始终规范、有序实施。
2.加快推进大桥念湖景区营销策划工作。积极争取市级旅游专项扶持资金100万元,邀请省内实力较强、专业技术过硬的团队对大桥念湖景区开展营销策划工作。现已召开了《XX念湖旅游发展策划方案》初稿征求意见会,认真提出了修改意见和建议,策划方案进一步修改和完善后,报县委、县政府审核批准实施。
3.做好雨碌大地缝景区改造提升前期工作。雨碌大地缝景区经过10余年的打造、经营,已成为了我县较为成熟、知名度较高的旅游景区,现因去年发生一起游客意外事故关停至今。为雨碌大地缝景区能早日整改完善,一方面,积极邀请同济大学、云南大学、云龙景观规划设计院的专家实地勘察,就景观开发组合、游步道走向、安全防护、服务设施的提升改造制定方案,做好雨碌大地缝景区的改造升级准备工作;另一方面,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工作,现已有云南世博投资集团、云南敦升商贸有限公司等2家有实力的旅游投资公司到大地缝实地考察,规划采取公司注资进行景区改造提升、统一管理运营的方式,提升雨碌大地缝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及管理、服务水平。
4.加快打造娜姑镇白雾历史文化名村景区。进一步着力娜姑镇白雾历史文化名村建设,不断改善旅游环境。按照推进旅游业融合发展的要求,县旅游、住建、规划、环保等单位、部门按照各自职责、职能,多渠道争取建设项目支持,融资530余万元投入白雾村基础设施建设,为当地旅游业发展腾退空间。
(三)以旅游营销为抓手,突出宣传推介工作
认真组织,积极参与各项旅游宣传、推介活动,通过电视、广播、报刊、网络、微信等媒体、媒介的大力宣传、报道,多层次、全方位的宣传、推介XX旅游,促进了XX旅游知名度的提高。
1.注重旅游展会平台宣传工作。积极参加“南博会”、昆明国际旅游交易会及周边省市举办的大型旅游展会,积极组织到周边重要客源地开展XX旅游专场营销活动,吸引了当地电视、报刊、网络媒体及旅游协会、旅行社的关注和参与,宣传推介了XX旅游。
2.注重纸质媒体宣传工作。参与组织了中国摄影家协会《大众摄影》杂志社“中国好风光”摄影团到XX采风拍摄活动,与“自游自在”、“大观周刊”等杂志社合作,开辟XX旅游宣传专题;制作更新XX旅游名片、折页、旅游手册、光碟等宣传资料8万余份,在县城的宾馆酒店、昆明市部分社区、住宅小区和XX境内高速公路收费站、加油站进行摆放、投放,不断扩大XX旅游宣传范围。
3.注重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宣传工作。参与制作《乌蒙秘宝》专题片在中央电视台《地理·中国》栏目播出,与云南人民广播电台、云南广播电视报社合作,推出了XX旅游系列节目,在XX电视台开辟了《走遍XX》宣传专栏,对XX旅游进行大力宣传。
4.注重网络、微信等新媒体宣传工作。开通了XX旅游网,除展现各景区景点的优美图片外,全县“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六要素均在网站上公布,为游客提供了全面、准确的旅游信息查询服务。与同程网、驴妈妈旅游网合作,开通了大海草山、雨碌大地缝景区网络门票预订,开展了大海草山景区入网壹旅游“云游四海”智慧景区建设工作,开通了微信服务平台,方便了游客对我县旅游信息的查询。
5.注重创新形式开展旅游宣传工作。抓住暑期高峰和大海草山景区通过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认定等有利时机,巧用昆明市和XX县出租车LED显示屏宣传推介XX旅游,并在XX公园、主要街道、中心城镇设置旅游宣传灯箱广告、悬挂布标、制作墙体广告,有效宣传了XX旅游。
(四)以招商引资为突破口,突出旅游资源市场化运作
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努力走市场化运作道路,规划采取公司注资进行景区改造提升、统一管理运营的方式,提升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及服务水平。现云南世博投资集团等2家有实力的旅游投资公司到景区景点进行了实地考察,拿出了景区合作开发方案,力争尽快签约。同时,为充分挖掘XX丰富的温泉资源,开发、包装温泉旅游项目,通过积极协商,县政府与XX市明泰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签订了《XX县金钟街道石鼓村委会片区地热水风险勘探协议书》,协议投资2500万元,温泉资源的开发利用,将为XX旅游注入新的休闲体验项目。
(五)以产业带动为载体,突出旅游关联产业规模扩张
1.努力改善我县的旅游接待设施。目前,按五星级标准建设的御圣唐朝大酒店内部装修已近尾声,会商大酒店已完成主体工程建设,原职中片区改造工程正有序推进;同时,由于游客数量的增长,县城又新开了10余家宾馆酒店,目前,县城宾馆酒店已达170余家、床位7000余个,接待能力不断提升。逐步搬迁、拆除XX区内的医院、学校、办公楼等建筑,开发建设旅游商贸、休闲娱乐等设施,带动了服务业的发展。
2.积极拓展旅游关联产业,不断丰富旅游商品。大力发展了一批特色农家乐,加大了对一批传统工艺制品、土特产品加工、特色种植、养殖大户的支持力度,其中,积极支持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康贵友投资600余万元,成立了XX德康斑铜工贸有限公司,注册了“德康斑铜”商标,其斑铜制品产销两旺;现在,全县以斑铜、奇石、土陶为代表的工艺品,以玛卡、奇彩土豆、乐业辣椒、盐水石榴为代表的生态、无公害农特产品,深受游客喜爱,销量不断攀升,带动了特色种植业、养殖业和加工业的发展。
(六)以综合管理为保障,突出旅游行业规范运行
1.高度重视旅游市场管理工作。加强对宾馆酒店、餐饮等服务行业的规范和管理,保障了游客切身利益。旅游部门多次牵头,整合安监、质监、公安、消防、工信、交通等单位部门人员力量,深入到各景区景点、旅行社、星级宾馆等开展安全、消防、食品、卫生等日常巡查和专项检查工作,杜绝了重特大旅游投诉事件和重特大旅游安全事故的发生。
2.加大业务培训力度,提升旅游服务质量。积极邀请云南省专家服务团旅游文化分团教授、深圳科略教育集团高级讲师等,到XX开展了旅游产业发展现状、旅游法律法规、旅游职业道德和服务礼仪、住宿和餐饮服务实作等知识培训,进一步拓宽了全县旅游管理和从业人员的旅游知识,提升了管理水平、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
3.成立旅游协会,强化自我管理。积极筹划成立了XX县旅游协会,发展会员单位40余家,涵盖了县内主要的酒店、餐饮、运输和商贸服务业。旅游协会充分发挥好桥梁纽带和统筹协调作用,开展了宣传推介、教育培训、交流提高和旅游诚信体系建设等工作,规范了旅游市场秩序。
三、取得的成绩和经验
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县旅游业进入了大发展、快发展时期,旅游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
(一)发展旅游业的思想得到了统一。在近年来的历次党代会、人代会、政协会上,发展旅游业已成为代表委员们关注的热点,广大群众渴望发展旅游业增加就业机会,增加收入,县委、政府审时度势,结合实际提出打造“文化旅游名县”的目标定位,进一步统一了全县领导干部、人民群众的思想。
(二)旅游业发展框架基本形成。目前,全县已形成了以XX为核心,以大海草山、雨碌大地缝、大桥念湖、娜姑白雾村、水城扩红文化生态园为支撑的景区景点框架,形成了历史文化、自然观光、休闲度假等旅游产品结构体系,XX被列为全省旅游发展重点县和文化产业特色县,金钟镇被列为全省首批60个旅游小镇之一,水城村被列为首批全国100个、全省7个红色旅游精品景区之一。
(三)旅游合作持续升温,区域旅游地位日渐突出。为适应旅游发展的新形势,大胆探索与周边地区进行旅游协作、合作发展的新路子,致力发展区域旅游。先后联合昆明、XX、XX、XX、宜宾等地共同开发旅游产品、推出旅游线路,XX旅游正成为周边地区旅游中的重要一环。
(四)旅游业服务体系基本建立。以宾馆酒店为主的接待服务设施不断增加,县城现在建五星级宾馆2家,已有三星级宾馆2家,两星级1家,云南餐饮名店5家,我县旅游宾馆酒店总床位达7000余个,可同时接待2万余人就餐,接待服务水平日益提升;旅游局每年针对全县旅游服务行业从业人员进行培训,旅游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有所提高,行业管理不断规范,全县旅游服务体系基本建立。
(五)旅游商品得到有效开发。旅游市场的不断拓展,游客的增加,带动了旅游商品的开发,特别是以斑铜、铁胆石为代表的工艺品,特色鲜明,知名度不断提高;农产品包装销售快速发展,奇彩土豆、乐业辣椒、盐水石榴、包谷饵块等土特产深受游客喜爱,带动了农产品的种植和开发。
(六)旅游经济持续增长。目前,我县以铜商文化、会馆文化、自然风光为主题的旅游产品日趋成熟,旅游配套设施逐步完善,全县旅游景区景点吸纳、接待游客的能力进一步增强,旅游经济持续增长。今年1—10月份,我县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11.57万人次,同比增长10.7%;实现旅游综合收入9.58亿元,同比增长26.9%。
我县旅游业的发展能取得今天的成绩,总结经验,主要为:
一是领导重视、全民支持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了动力。旅游产业作为“无烟产业”,对提升基础设施、改善生态环境、增加群众收入具有明显的带动作用,各级各部门领导的高度重视,人民群众的密切关注,成为了我县坚定旅游业发展、认真开展各项工作的不竭动力。
二是科学发展、开发与保护并重为旅游业发展确立了前提。坚持旅游业科学发展,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的制定、完善各景区景点旅游规划,十分注重旅游资源的保护工作,严格按照规划要求合理、有序开发旅游资源,做到开发与保护同步、并重。
三是上下联动、各部门密切配合为旅游业发展奠定了基础。县委、县政府进一步明确了旅游业在全县经济发展中的支柱地位,全县各级各部门认真落实“交通围绕旅游上档次、农业围绕旅游调特色、城建围绕旅游美形象、林业围绕旅游出景点、文化围绕旅游创品牌、服务围绕旅游强规范、治安围绕旅游保平安”要求,形成了共同推进旅游业发展的强大合力,奠定了旅游业发展基础。
四是政府主导、大力投入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了保障。政府不断强化财政资金投入引导,保持县级财政对旅游业发展专项资金投入的适度增长,财政资金重点用于旅游业宣传促销、重点项目和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并积极引导外资、民资等社会资金投入旅游重大项目建设,为旅游业快速发展提供了保障。
四、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近两年来,我县的旅游业发展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与县委、政府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待相比,与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增长空间、潜力相比,与旅游先进地区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工作中也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
(一)旅游业建设资金投入不足。旅游业的发展需投入较大资金,特别是发展初期都要经历“高投入、低产出”的过程。近年来,县委、县政府积极争取,投入了很大一部分资金开发旅游产业,但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旅游产品开发、宣传促销等方面的投入需求较大,加之社会融资、招商引资投入较难,制约了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
(二)旅游公共服务设施仍然滞后。一方面,交通仍然是最重要的制约因素。XX县地处出滇入川的重要通道,G85渝昆高速公路、老“213”公路正在改建中,县城至各主要景区景点公路等级较低,交通网络不完善等问题依然突出。另一方面,现有的旅游公共服务设施远不能适应旅游产业的发展需求,景区景点的接待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宾馆酒店参差不齐,旅游接待档次不高;有本地特色和文化内涵的旅游工艺品开发单一;特别是XX旅游现阶段主要为自驾车旅游,由于没有自驾车营地,自驾车游客来到XX后,没有相应的服务设施,给车辆的停放、加油、管理、维修及游客的出行等带来诸多不便。
(三)旅游资源整合不够。XX虽然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但旅游开发起步晚,市场开发层次低,游客互动性、参与性、娱乐性项目较少,造成游客在XX停留时间较短,带动消费不高;各景区景点游客还是以散客为主,团队游较少,对旅游业的贡献率相对较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XX旅游业的发展。
五、下步工作打算
近两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国家层面也相继出台并实施了一系列扩大内需、促进消费的政策措施,刺激了旅游消费,旅游群体不断扩大、层次不断提高,旅游业进入了新一轮大发展、大开放、大变革时期;省委、省政府更是将发展旅游产业做为我省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一项重大战略,用好政策、下大力气、不惜重金来打造旅游产业的“升级版”。当前,我县旅游业已进入到了创新拓展、全面提升的发展阶段,要实现我县从旅游资源大县向旅游产业强县的跨越,我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但现在的旅游业是“百家争鸣、千舸竞发、万紫千红”,机遇与挑战并存,为扎实推进我县旅游业的提质增效,在下步工作中,我们将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推进融合开发,不断加快市场化发展步伐。积极开展好招商引资工作,努力做好大海草山、雨碌大地缝景区的合作开发前期工作,争取引进专业的旅游开发管理公司入股管理、经营和开发景区,走与市场接轨、公司合作、专业化发展的路子,逐步加快现有景区的市场化发展步伐。
(二)加快项目建设,不断夯实旅游发展基础。充分利用好县财政预算资金,积极争取上级专项资金和旅游项目支持,切实做好现有景区景点的设施管理及维护修缮工作,规划实施好新增游步道、安全防护设施等建设,加快推进旅游重点项目建设进度,进一步夯实旅游发展基础。积极做好大桥念湖景区的营销策划、规划和大海草山万亩杜鹃花景点的规划与开发工作,培育后续旅游景区景点。
(三)强化宣传营销,不断拓展旅游客源市场。进一步加强区域协作交流,注重区域市场拓展,重点面向昆明、XX、XX三大客源地进行大力宣传促销,通过举办XX旅游专题推介、专项展览,设置大型户外广告牌等方式,大力推介XX旅游;同时,努力做好XX、XX、宜宾等近邻市县和“本地人游本地”营销、推介工作,不断拓展XX旅游新客源,确保游客数量稳步增长。
(四)注重协调引导,不断开发特色旅游产品。注重加强与旅游产品生产加工企业的协调、引导工作,促进企业进一步创新,引导特色旅游产品的开发,不断提高其产品附加值,带动群众收入的增加。
(五)规范监督管理,不断提升行业管理水平。加大旅游市场管理力度,完善旅游投诉、查处制度,积极开展旅游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打非治违”等专项行动,进一步规范旅游市场秩序,规范旅游行业管理,不断提升旅游服务水平。
各位领导、各位代表,我县旅游业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将以这次会议为契机,认真听取并采纳各位提出的好建议、好办法,在努力争取上级关心和各级各部门的大力帮助支持下,领导再加强,目标再细化,责任再落实,措施再强化,努力推动XX旅游业发展再上新台阶、实现新突破。
关于县人大调查旅游产业发展工作的报告第2篇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为推动旅游XX县战略的贯彻实施,根据县人大常委会200x年工作要点的安排,常委会开展了旅游事业发展情况的专题调研。9月5日至7日,在听取县旅游局关于全县旅游工作情况的汇报后,调研组深入到寺前、牛镇、汤泉、晋熙等乡镇和花亭湖景区,调查了解旅游事业发展情况,并召XX县直有关部门负责人和人大代表参加的座谈会,征求加快旅游事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为开阔视野,学习借鉴外地旅游开发和管理经验,调研组于10月中旬考察了浙江千岛湖、江西柘林湖等景区。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供审议时参考。
一、基本情况
近几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我县旅游工作取得一定成绩,花亭湖景区相继被批准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和安徽省农家乐旅游示范点;今年6月,国务院重点风景名胜区专家考察组对花亭湖景区进行了实地考察,认为“花亭湖山川秀丽、人杰地灵,自然资源、人文景观都已具备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的评审条件。”
1、旅游法规宣传和花亭湖景区宣传推介方面
为保护花亭湖景区的旅游资源,景区管理处会同有关部门,积极宣传环境保护法、森林法、水资源保护法等法律法规。汤泉乡通过村规民约规范旧民居的改造,有效保护了别具风格的龙潭寨和蔡畈古民居。寺前镇将《旅游资源保护和开发的通告》印发到村、组,广为宣传。
多渠道、多形式宣传推介花亭湖。一是通过举办缅怀纪念赵朴初系列活动、花亭湖摄影大奖赛、钓鱼王杯和蓝光明杯垂钓赛、以“点亮花亭湖”为主题的登山活动等,着力提升花亭湖景区的知名度、美誉度和人气指数。二是积极参加周边地区旅游交易会、旅游博览会,免费发放景区导游图、风光文字资料和光盘,展示景区自然风光和旅游资源。三是利用现代传媒进行宣传推介,先后在中央电视台、东方卫视、中国青年报等权威媒体进行专题宣传,并开通了XX市旅游网太湖分站。四是与省内外旅行社建立良好的宣传推介合作关系,并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地设立旅游推介办事处。
2、旅游项目开发方面
花亭湖景区综合开发项目已列入省“861”项目规划和XX市“三山两水”旅游扶贫项目规划,为我县旅游事业赢得了新的发展机遇。通过政府补助、农户投资的形式,“农家乐”生态游开始起步,已有50家“农家乐”接待户通过验收并挂牌营业。通过招商引资推进旅游设施和旅游项目的建设开发。近几年来,累计引资3000余万元,建成了寺前庄苑(三星级)、千缘山庄、花亭湖温泉度假村、月亮湾民俗风情园等旅游设施和旅游项目。安徽省锦鹏、锦海投资公司拟投资1.6亿元的花亭湖“雕塑艺术岛”项目和海螺集团拟投资500万元的“休闲度假村”项目已进入征地、拆迁和规划设计阶段。
3、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方面
近几年来,县政府加大了景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多渠道筹集资金近5000万元,建造了多处旅游码头,修建了西风洞盘山沥青公路,改造了景区部分景点的供电线路,完善了景区通讯设施,启动了旅游快速通道工程、环湖道路(赤百、太百)扩建工程和赵朴初生平事迹陈列馆工程。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旅游XX县没有真正提升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层面,旅游业总收入和旅游对县域经济发展的贡献率不高;相关部门对新形势下如何加快旅游事业发展深入研究不够,旅游营销理念缺乏特色,营销水平有待提升,花亭湖旅游品牌建设的亮点不多;全县上下齐心协力抓旅游、兴旅游的氛围尚未真正形成。
2、旅游发展规划严重滞后。全县旅游资源普查尚未开展,旅游资源底数不清;旅游发展规划尚未编制,已编制的花亭湖景区总体规划定位不准、起点不高,赵朴初名人效应和禅宗文化底蕴发掘不够,景区控制规划和大部分景点详规还处于谋划阶段。
3、旅游管理体制不顺,景区综合管理亟待改进。突出表现为:①县旅游局职能缺位,花亭湖景区管理处又缺乏有效的管理手段。②景区收费站“一间铁皮屋,一根长木棍,游客一到,木棍一拦,停车买票”,游客扫兴,大煞风景。③游船管理亟待规范,抢客、宰客现象时有发生,水上交通秩序一度混乱。
4、旅游服务水平不高。从总体上来看,我县旅游事业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旅游开发层次和服务水平都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主要表现为:景点的主题项目策划水平不高,留不住游客;旅游服务设施不完善,不能满足游客的需要;导游数量少,难以为游客提供满意、周到的服务;宾馆、饭店等旅游定点服务场所尚未步入规范化管理轨道,从业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5、旅游产品开发滞后,旅游产业构成单一,旅游业对经济发展的辐射拉动作用不大。
三、几点建议
旅游XX县是县委县政府立足县情提出的.“五大战略”之一。全县各级各部门一定要把思想统一到县委县政府的决策上来,进一步深化认识,切实把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来抓,推动我县旅游事业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把花亭湖打造成国内一流的旅游品牌。针对我县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
突出问题,结合外地经验,特提出如下建议。
1、尽快编制旅游发展规划。在对全县旅游资源进行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委托权威机构和知名专家,编制全县旅游事业发展规划、花亭湖景区总体规划、景区详规、景点项目策划及环保专项规划。规划编制要树立精品意识,兼顾近期需要和长远目标,坚持高起点、高标准,体现科学性、合理性和可行性的原则,准确定位,彰显特色,以便更好地指导花亭湖景区的开发建设。
2、强化景区综合管理,规范景区旅游秩序。一是完善旅游管理体制。县旅游局应切实担负起指导管理全县旅游工作的职责,花亭湖景区管理处应组织实施好景区旅游开发工作。强化景区管理处的管理职能,组建景区综合执法队伍,对景区实行综合管理、联合执法,从根本上净化景区环境,规范景区秩序。二是尽快改变目前景区门票收取方式,在整合景点资源,兼顾各方利益的基础上,推行“通票制”,变“景点游”为“景区游”,除了互动项目经核准可以收费外,景区景点不再收门票。三是整治游船营运秩序。可借鉴千岛湖的经验,对游船实行“六统一” (统一接待、统一调度、统一价格、统一结算、统一考核、统一服务),并切实强化监管措施,杜绝无序竞争,提高服务质量,让游客玩得舒心。四是坚持环保优先的原则,严厉打击药饵垂钓、乱砍滥伐、开山炸石等违法行为,使花亭湖生态环保良性循环,永续利用。
3、进一步加大对旅游事业的投入。在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市对交通等旅游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投入的同时,切实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以景点资源有偿转让和政府资源入股等多种形式,引进县内外的资本投入,实现社会资本向旅游业的聚集。要不断完善旅游配套设施,改善旅游开发条件,抓紧建设旅游快速通道、景区票务中心和旅游专用码头。基础设施建设与旅游景点开发要有机结合,科学规划,相互协调,相得益彰。景区开发围绕花亭湖景区的主题,服从规划,注重品味。要量力而行,杜绝半拉子工程,做到开发一处,成功一处。对现有景点,要进一步挖掘潜力,完善配套设施,提升档次,做精做强,使其真正能引得来客,留得住客。
4、进一步加大旅游宣传促销力度,不断提升花亭湖旅游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要加强市场调研,制定科学的旅游营销策略,革新营销理念,注重整体包装,突出品牌特色,打好“名人牌”、“禅宗牌”、“山水牌”。要针对不同区域、不同对象,拓宽营销载体,创新营销方案,提升营销水平,向社会推介太湖独特的旅游资源,努力营造太湖旅游新形象。要加强旅游营销队伍和从业队伍建设,培养一批职业道德好、精神风貌佳、业务素质精的导游队伍,为游客提供周到服务。要进一步加大与县内外旅行社的合作推介力度,使花亭湖景区成为更多游客的旅游目的地。
5、充分发挥旅游产业的辐射作用,推进旅游产业由单一的游览向吃住行游购娱综合产业转变,不断提高旅游产业与相关产业的关联程度,从而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努力使旅游产业成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点之一。要把游客作为重要的目标市场,着力培育旅游商品生产企业、流通企业和专业市场,开发一批具有市场前景的旅游产品,将我县具有优势的茶叶、山货等农特产品、绿色产品推销出去,促进企业增效、农民增收。
关于县人大调查旅游产业发展工作的报告第3篇
基本情况
近几年来,临武顺应新形势,紧紧围绕“创新引领、开放崛起”“产业主导,全面发展”总战略,牢固树立全域旅游发展理念,坚持“全域布局、全景覆盖、全业融合、全局联动”工作思路,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全域旅游来势喜人,逐渐成为临武产业转型的新途径和后发赶超的新引擎。旅游工作一举甩掉落后帽子,近几年,无论是年接待人数,还是旅游综合总收入,增长率名列全市第一。具体措施:
一、高规格的顶层设计。按照“城乡一体、景城一体、全域布局”的思路,将全县1383平方公里作为旅游景区全域策划,邀请著名龙文化研究专家,把龙宫打造成“中国龙文化发源地”“世界华人的精神家园”,把滴水岩打造成“中国白龙谷·世界滴水源”等世界级“金点子”;制定出台《临武县特色旅游产业发展规划(2017—2021年)》,对接全市“一核两极多点”旅游产业规划布局,重点构建切合我县实际的“一城两翼三线多点”旅游发展格局,拉开旅游发展框架。成立县全域旅游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由县委书记任组长,县长任常务副组长,在城市提质、美丽乡村、交通提质、产业建设、招商引资等重点领域配套实施5个“五年行动计划”。
二、大手笔的项目建设。围绕“全县是景区、处处是景观、村村是景点”的全域旅游目标,近些年我县旅游项目的投资规模、项目数量、建设速度都是历史空前的,比如武水河沿河风光带、湘粤秦汉古道、西瑶绿谷、紫薇天下、龙归坪生态庄园、渡头古汉城遗址公园、汾市文化旅游小镇、卧龙田园综合体、浪漫樱花谷、滴水源、长河等融森林康养与民俗风情于一体的休闲度假旅游精品工程。投资金额少者几千万,多者数十亿元。
三、多层次宣传提升临武知名度。在央视10套《地理中国》栏目、湖南卫视分别播放《寻找神龙》《临武通天玉:好玉迎来四方客》等宣传推介片,“临武傩戏”进入郴州形象宣传片,通天玉入选“郴州十大文化符号”,充分展示了临武旅游形象及风采。县财政给予每个乡镇10万元工作经费和50万元基础设施配套资金,鼓励支持13个乡镇自主举办旅游文化节,打造“月月有活动、季季有亮点”的“乡村旅游季”节庆品牌。成功举办刘一桢演唱会、中国武林大会、国际篮球邀请赛等等,大大提升临武知名度。
四、与文化联姻提升临武美誉度。深入挖掘舜文化、龙文化、玉文化、戏曲文化等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打造文化旅游品牌。在龙文化上,重点打造中国(临武)龙文化园、龙湖文化旅游综合体、龙须草席等品牌。在秦汉古道、探花公园和县城之间投资15亿元建设华夏微影(临武)龙文化微电影小镇,打造视频制造造业、国家特色文化小镇和国家文化创新基地。在舜文化上,深入挖掘舜帝南巡临武故事,重点打造舜峰寨公园、“舜”字号等品牌。在玉文化上,重点打造宝玉石产业园、省级珠宝玉石检验检测中心等品牌,以2018年中国(湖南)矿博会在临武设立分会场为契机,大力宣传推介临武宝玉石文化。邀请著名歌手刘一祯创作《通天美景等你来》《紫薇花开》等歌曲,与央视微电影美丽中国频道合作为临武量身定制的两部微电影作品《石来运转》《龙飞凤舞》,全面展示临武旅游文化独特内涵和魅力。
存在不足:
虽然我县发展旅游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来势也越来越好,但“有景点没热点、有景气没人气、有景色没形象、有景色没喜(起)色”的困局依然存在,旅游产业工作推进中仍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一是旅游品牌效应和市场号召力与邻近的东江湖、莽山、汝城温泉等景区相比仍然有一定差距;
二是项目多战线长,旅游交通道路建设工期长,千军万马齐上阵,网撒得太宽,重点精品项目建设的地位欠突出,特别是最具特色的龙文化代表石门龙洞这一龙头项目没有启动;
三是应考虑资金投入与产出的性价比,项目建设给百姓带来的直接效益不明显;
四是有关部门指导力度有欠缺,举办节会过多、质量不高。
几点建议:
一是要突出重点,尽快启动石门龙洞重点项目的建设。加快我县优质旅游资源的开发,尽快上马作为临武招牌的、世界华人精神图腾的石门龙洞这个资源品位高、品牌形象优、核心吸引力强的龙头项目,把龙头舞起来,拉动全域旅游快速发展。二是要结合乡村振兴,精心培育乡村旅游。抢抓乡村振兴战略契机,坚持农旅融合发展,做好“旅游+美丽乡村”和“旅游+精准扶贫”文章,加快打造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新模式、新形态。三要突出特色,精细开发旅游商品。依托本地独有的特产、产品,深入挖掘本土文化内涵,加大矿物宝石、临武鸭、龙须草席等一批特色旅游产品的开发力度,打造一批做工精细、文化附加值高、具有临武地域特色的旅游商品,延伸旅游产业链,提高旅游综合效益。四要加强指导,精彩办好节会活动。多花精力、多下功夫,多总结借鉴筹办2017年旅游节及外地举办节会的成功经验,高标准、高层次、高品位办好今后的节会,力争将今后的旅游节办成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国有一定规模和影响的活动。五要加快旅游项目配套设施建设进度,保障已建成的项目尽快正常运营,发挥效益。目前滴水源景区已初具开园条件,但道路建设进度滞后,将影响临武旅游运营第一炮。
工作报告相关文章
-
供电公司部精神文明建设座谈会发言稿
-
伯乐与千里马正能量句子90句
-
县科技局上半年普法宣传教育工作总结
-
在全县林权证换发工作总结会上的讲话
-
在建设平安区动员大会上的工作报告
-
在街道办事处年度工作表彰大会的工作报告
-
2021年公司党委工作报告
-
区机关行政处2021年第一党支部换届工作报告
-
明白装糊涂的好句子65句
-
县政府办公室2021年度县政府办公室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整改措
推荐文章
中文范本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