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市场主体发展情况分析报告
以下是为您推荐的《县市场主体发展情况分析报告》,希望能对您的工作、学习、生活有帮助,欢迎阅读参考!
县市场主体发展情况分析报告第1篇
本报告立足2013年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注册登记业务数据,采取定量,定性分析,描述我县内资、私营、外资、个体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各类市场主体的发展现状、特征,剖析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旨在为政府宏观决策提供依据,为投资创业者提供参考。
一、全县市场主体发展总体概况
市场主体总数:截止目前,**县注册登记各类市场主体4485 户,同比增加316户,增长19%;注册资本(金)人民币142551.1万元,美元1384.32万元;登记投资人员 16130人,登记雇工从业人员 17122 人。
从市场主体类型看:国有企业75户,注册资本(金)3141万元;集体企业 50 户,注册资金 3068 万元;股份合作制企业7户,注册资本(金)6739万元;内资非私营公司制企业 153 户,注册资本 48202万元;私营公司210户,注册资本38509万元,合伙企业52户,出资额15819万元;个人独资企业 51户,出资额3550万元;农民专业合作社43户,出资额8737.3万元;外商投资企业10户,注册资本 1384.32万美元;个体工商户4022户,资金数额 34159万元,另在省局注册的私营合伙煤矿企业27户,出资额 6626.8万元,国有煤矿企业1户,注册资金1000万元。
从市场主体产业结构看:第一产业农林牧渔业市场主体数136户,占市场主体总量的3%;第二产业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水供应、建筑业市场主体数385户,占市场主体总量的8.6%;其他第三产业数量 3965 户,占市场主体总量的88.4%。
二、目前市场主体发展的主要特征
1、有限责任公司、合伙企业成为市场主体发展的主要类型。上半年,在新增的57户企业中,有限责任公司27户;合伙企业 11户,占企业发展总数的60%。部分个体工商户因实力增强,业务扩大改组升级为企业,国有、集体企业改制工作的不断推进,以公司制企业形式为主的现代企业制度已经形成,有条件、有实力的投资人都愿意选择产权明晰、责权明确的有限责任公司企业类型;合伙企业因其操作方便,切合实际也很受投资人接受。国有、集体类型企业上半年没有注册,县域市场主体投资人已经由国家、集体投资为主转为自然人投资为主。
2、个体工商户继续保持持续稳定发展势头。随着“全民创业”工程的开展和支持服务返乡就业工作的扎实推进,世界经济复苏的大环境,全县个体工商户比去年同期增加注册登记310户。个体工商户主要从事商贸服务行业居多,行业分布较广,规模较小,从业人员安置较多。
3、山区特色农业发展仍将持续,大多投资人选择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合伙企业的市场主体类型。本县山多地少,海拔适中,气候适宜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土地肥沃,自然条件独特,特色农产品丰富,种植养殖业传统深厚,更有国家惠农政策引导,投资山区特色农产品开发市场广阔,风险较小,前景可观。不少原来投资矿业的投资人和返乡创业人员看好特色农业开发,发展势头良好。
4、传统资源煤炭、有色金属行业仍旧处于整顿、整合、技改验收期,暂时为休眠复苏阶段,相关产业带动作用尚未凸显。
5、建筑、建材、房地产市场仍是“热点”。随着城镇化建设的进一步推进,城镇基础建设的加快,国家高速公路的建设,以县城区为中心的聚集功能加强,中心城区效应明显,相关产业也有较大发展。
6、旅游服务业逐步发展。山区特色农产品、当地特色旅游资源的开发建设、交通服务设施的改善正催化本县旅游产业的新兴。
三、本县市场主体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一是部分行业的准入限制仍然较多,还存在“玻璃门”现象,看得见,进不去;二是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依然明显,严重限制了市场主体的发展。
2、国有企业、集体企业、股份合作制企业等公有制企业发展疲软,呈减少下降趋势。因国家行政管理体制原因,国有资产管理局在县级未设立,县本级国有企业没有统一的经营管理机构,县级国有企业国有资产的经营效益不佳,县域国有企业发展停滞不前;集体企业今年无一户注册登记。
3、个体、私营企业存活周期短。在今年注销的市场主体中,企业23户,个体工商户113户。在今年的开展的年检中,因各种原因未参加年检的企业多达52户,还有相当数量的个体工商户因歇业而未办理注销登记。据统计,我县,私营企业平均存活期为3-4年,个体工商户平均存活期则更短,约2-3年。分析原因主要是这类市场主体经营规模小、随意性大、管理不规范、抵御风险能力低,存在有生意就做,没生意就关门的短期行为。
4、企业内部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企业内部产权不清、职责不明、财务混乱等现象还比较突出,投资人自身素质不高,企业人才技术不够,竞争力不强等,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发展。
5、本县的部分产业缺乏及时的引导、规范、培育,致使发展散、乱、小,甚至成了“问题产业”。如煤炭开采业、有色金属采选业、汽车修理业。
四、发展本县市场主体的建议
1、进一步解放思想,提高认识,牢固树立服务市场主体发展的理念。区域市场主体发展好坏直接体现区域综合实力高低,社会各界、政府各部门应当把发展市场主体作为经济社会建设的重要战略并付诸于具体实施。政府各部门要把服务市场主体发展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融入到每个工作环节,落实到每个具体工作之中,努力营造全民创业,共同服务市场主体发展的社会氛围。
2、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一要大力改革行政审批体制。政府各部门要密切联系、加强配合,大力推行并联审批、一站式办理等服务举措,提高办事效率,减少投资人办事成本;二要放宽行业准入限制。坚决实行“非禁即入”原则,认真落实近几年政府和各部门制定的优惠政策和服务措施,鼓励投资者进入高新技术、绿色环保、现代物流、新型能源、旅游和文化等新兴行业;三是坚决从严从快查处和打击各种干扰、阻碍、刁难市场主体发展的违法犯罪行为。
3、扩大总量,突出重点,着力引导培育优势市场主体类型和行业。从企业类型看,着重培育私营企业发展,引导私营企业做强、做大、做优,合法规范发展,鼓励个体工商户提质升级为私营企业;从行业结构看,从本县实际情况出发,以城镇化建设为引导,着重培育矿业经济和特色农业经济,重点选择行业龙头企业,延长产业链,提升企业竞争力,凸显重点行业规模、技术效益。
4、积极帮助市场主体解决融资难题。采取多种措施加快金融服务业发展,引入民间资本,增加企业融资渠道;鼓励金融企业采取多种方式增加对市场主体的贷款额度;加强对股权出质、股权出资、债转股、动产抵押物登记、民间合法担保融资等的宣传推广力度,帮助各类市场主体拓宽融资渠道。
5、强化市场主体的社会责任意识。针对少数市场主体诚信缺失,合同欺诈、制售假冒伪劣等失信违法行为,依法加强查处打击力度,并通过建立和完善诚信评价体制,加强社会信用评价体系建设,大力弘扬诚实守信的良好风尚,努力打造诚信**。加强对各类市场主体的引导,增强自律意识,明确其在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社会责任,立足科学发展,不断提高市场主体的品质,实现我县市场主体的科学、持续、平稳发展。
县市场主体发展情况分析报告第2篇
一、发展特点
(一)企业数量稳步小幅增长
非公司制的股份合作企业和其他企业数量在整体上处于下降态势,传统类型的国有、集体企业数量进一步减少。在公司制企业中,有限责任公司依然占据绝对主导地位。
(二)市场主体注册资本规模不断扩大,企业整体实力增强
从注册资本结构看,内资企业和私营企业注册资本增幅较大。内资企业在总户数略有增加的情况下,注册资本仍保持较大幅度增长,外来企业投资规模不断扩大。
(三)随着国家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我县市场主体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
传统的国有、集体企业逐年减少或退出市场,个体私营企业逐年增加并逐步成为我县经济发展的主力。
二、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规模普遍偏小,整体投入少、规模偏小,以分散经营为主,难以发挥规模经济效应和辐射效应。
(二)部分市场主体生存周期短
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小型企业“船小好调头”的优势已逐渐丧失,每年既有一些新鲜企业诞生,也有大量的小型企业停产、倒闭。
(三)龙头企业较少,辐射和带动作用缺乏
目前我县除了新时代医药、国电、银光等少数企业在省、市外有一定的影响外,绝大多数企业的影响力极其有限,缺乏一批对我县经济发展有较强带动作用和辐射作用的“龙头企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滞后,工业化程度较低,传统产业在整个经济结构中所占比重仍然较大,影响了我县市场主体的整体发展水平和竞争力。
(四)行业主管部门与工商部门之间年检时间不同步
一些资质证管理等部门年检时间比工商年检迟了3-4 个月。如:建筑资质、消防、公安、文化、金融经营许可证年检均比工商部门晚;一些新的法律法规出台后办理经营许可证的部门不明确,影响年检工作,也有碍企业正常经营。
三、促进市场主体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正确引导民间投资,强化经济增长点
建议在进一步放宽非公有制经济从业领域的同时,加大对非公有制市场主体的扶持力度,积极引导非公有制市场主体向新兴行业发展,尤其是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参与基础设施、民生工程等建设中来,激活民间投资,使民间资本更快、更好、更广地渗透到社会生产的各个行业和领域。
(二)优化产业结构升级,加快发展方式转变
一是制定产业规划。要认真分析、研究我县产业发展现状,结合地方地理、资源等优势,进一步明确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的方向,制定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产业发展规划,着力培育龙头企业,辐射带动相关配套企业,不断延伸产业链,形成产业集群,提升区域竞争力。二是加快淘汰落后和过剩产能企业,鼓励发展新兴产业。在市场准入过程中严格把关,对落后和过剩产能行业的企业一律不予办理设立登记;积极支持具备条件的企业转型从事低碳、节能环保等新兴行业,加快我县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三是要从财政税收、金融信贷等方面制定优惠政策,支持、鼓励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等先进制造业和物流、文化、金融、商务、中介机构等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三)加大融资扶持力度,解决发展资金难题
进一步完善融资担保服务体系,形成政府、银行、担保机构、再担保机构和企业“五位一体”的中小企业融资服务平台,加强银、企、保对接,确保每年新增市场主体贷款额度高于上年。进一步拓宽个体私营企业融资渠道,积极发展面向个体私营企业的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典当公司、等新型金融机构,大力推行"三押一推",切实帮助个体私营企业缓解资金压力。
(四)实施品牌发展战略,推动企业集群发展
一是紧紧围绕着力实施投资拉动、项目带动、创新驱动战略,紧紧围绕统筹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推进品牌建设,进一步牢固树立用品牌引领发展的理念,积极搭建用品牌整合资源的平台,努力走出用品牌提升产业的新路,加快形成一批代表费县产业和区域优势、代表费县企业竞争力并享誉全国的中国驰名商标和中国名牌产品,促进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要进一步加强组织协调、抓好政策落实。对驰名商标、著名商标,在技术改造、引进、开发和创新等方面优先扶持,在项目审批、基础管理、投融资等方面优先服务,在生产要素和其他资源配置上优先安排,对符合政府采购规定的商品和服务优先采购,支持企业做大、做强、做优。二是创新促进市场主体发展方式转变的服务载体。工商机关要不断创新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活动载体,引领、示范和带动个体私营经济加快发展方式转变。进一步落实工商联络员制度,实行一对一、个性化服务,组织企业开展配套协作项目对接,加强大、中、小企业间产业协作配套,鼓励大型企业通过专业分工、服务外包、订单生产等方式,加强协作配套,建立长效稳定的配套机制。
(五)加大监管执法力度,优化经济发展环境
工商部门要进一步加大监管执法力度,积极整顿规范市场秩序,优化市场经济环境。一是实行市场主体分层分类监管。对市场主体按照其特点不同,实行个性化、网格式监管。对信用等级高的市场主体,多给予宣传和管理指导上的帮助;对风险类的市场主体,要加大跟踪检查力度,加大检查频率;对特殊群体类市场主体,如高校毕业生、残疾人就业等市场主体要加强指导服务,实施个性化监管。二是建立查处取缔无照经营工作机制。建立由政府牵头,工商部门组织协调,相关职能部门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的查处取缔无证无照经营综合治理工作机制,维护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秩序,打造诚信守法经营的发展氛围,促进全县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和谐健康发展。
县市场主体发展情况分析报告第3篇
一、全市基本情况
2018年,我市新登记各类企业2.35万户,同比增长32.72%;新登记个体工商户6.05万户,同比增长12.04%。年末实有企业10.87万户,较上年末增长13.94%,实有个体工商户28.53万户,较上年末增长22.18%。
市场退出方面,今年我市开始按照《工商总局、税务总局关于清理长期停业未经营企业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工商企监字〔2016〕97号)要求,着手清理“僵尸企业”。共吊销企业7151户,较2017年多出45倍。在企业注销方面,随着简易注销改革的持续推进,2018年共有4040户企业申请注销,较上年度上升17.58%,其中简易注销户数占近四分之三,达3000户,较上年度增长63.04%。2018年注销个体工商户1.08万户,较上年度增长35%。
二、与全省情况比较
与全省相比较,2018年我市新登记企业增幅大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新登记个体工商户增幅则小幅领先全省平均水平。全省全年新登记各类企业54.96万户,同比微跌0.1%;新登记个体工商户109.54万户,同比增长10.59%。
比较项 |
江苏省 |
连云港市 |
2018年新登记企业数(万户) |
54.96 |
2.35 |
同比增长(%) |
-0.1 |
32.72 |
2018年新登记个体工商户数(万户) |
109.54 |
6.05 |
同比增长(%) |
10.59 |
12.04 |
三、与苏北其他四市情况比较
至2018年年末,我市实有企业数在苏北五市居于末位,但全年新登记企业同比增幅居于首位,较上年年末增幅列第二位。徐州市的企业总数达到22.23万户,在苏北各市中遥遥领先,盐城市则趋近于20万户大关,我市则首次突破10万户,与淮安、宿迁差距并不大。淮安市、盐城市新登记企业数则出现明显滑坡。
比较项 |
连云港 |
徐州 |
淮安 |
盐城 |
宿迁 |
年末实有数 |
10.87 |
22.23 |
11.36 |
18.58 |
11.85 |
2018年新登记企业数(万户) |
2.35 |
4.74 |
2.10 |
3.95 |
2.79 |
年末较去年底增幅(%) |
13.94 |
4.42 |
11.26 |
8.59 |
17.33 |
同比增长(%) |
32.72 |
23.44 |
-7.89 |
-13.19 |
12.96 |
与苏北另外四个市相比,我市个体工商户总量依旧处于末位,但凭借今年的高速发展,与淮安市的差距正逐步缩小。2018年新登记个体工商户同比增幅仅次于宿迁市。
比较项 |
连云港 |
徐州 |
淮安 |
盐城 |
宿迁 |
年末实有数 |
28.53 |
62.66 |
32.33 |
45.37 |
39.13 |
2018年新登记个体户数(户) |
6.05 |
13.39 |
5.44 |
6.88 |
7.58 |
年末较去年底增幅(%) |
12.04 |
22.55 |
14.77 |
6.98 |
17.83 |
同比增长(%) |
22.18 |
10.75 |
10.34 |
-8.63 |
26.76 |
四、县、区市场主体增长情况
2018年灌南县新登记企业数同比增长达70.73%,位列各县区之首;东海县的增幅也将近五成,达48.10%。绝对数量方面,海州区2018年新设企业超7000户居于首位,东海县也超过了5000户。
地区 | 2018年新登记企业数(户) | 同比增长(%) |
东海县 | 5351 | 48.10% |
灌云县 | 2448 | 9.9% |
灌南县 | 2298 | 70.73% |
赣榆区 | 3282 | 7.85% |
海州区 | 7717 | 10.54% |
连云区 | 1020 | 19.30% |
开发区 | 1348 | 25.16% |
灌南县虽然新设2298户企业,但有一半为12月份“突击”办照,经营范围也以广告、企业管理等商务服务类为主,具体原因正待灌南县行政审批局调查中。东海县企业增长较快则主要得益于特色经济助推,该地区新登记5000余户企业中经营范围涉及“水晶”的有1928家。
2018年个体工商户增长幅度最大的依旧是东海县,其增幅达40.7%,列七个县区首位,且绝对数量也居于首位,开发区的增长率也相对靠前。海州区、赣榆区和灌云县的增量也超过万户。
地区 | 2018年新登记个体工商户数(户) | 同比增长(%) |
东海县 | 15843 | 40.70% |
灌云县 | 11537 | 15.39% |
灌南县 | 6302 | 1.01% |
赣榆区 | 11926 | 19.61% |
海州区 | 11932 | -12.52% |
连云区 | 1635 | -10.31% |
开发区 | 1306 | 26.92% |
个体工商户的增长与区域经济发展情况紧密挂钩,如东海县已连续两年保持在40%—50%的稳定增长。但同时也因其小、快、灵的特点,其增长情况往往受政策及区域项目的影响较大。如海州区、连云区在“创卫”期间出现爆发式增长,2018年出现明显回落。开发区在德兰、光伸及中云农贸市场的带动下,创业氛围回暖。
五、产(行)业新登记市场主体分布情况
(一)2018年新登记企业分布情况
从产业分布看,2018年新登记的企业中,均出现正增长,其中还是第三产业增幅最大,新登记17733户,同比增长26.04%;第一产业以2.5个百分点的增幅略超第二产业。
产业分类 | 2018年新登记企业数(户) | 同比增长(%) |
第一产业 | 7 | 13.71 |
第二产业 | 5078 | 11.25 |
第三产业 | 17733 | 26.04 |
从行业分布看,2018年新登记的企业中数量最大的依旧是批发和零售业8563户,建筑业3210户以及租赁和商务服务业2831户。而增长最快的则是教育业、卫生和社会工作、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同比分别增长233.33%、152.70%和127.49%,不难看出增长最快的三个行业都是在各自行业进行了规范、“洗牌”,特别是教育、培训机构和养老医疗机构均出现了较快幅度的增长,从事文化活动及体育赛事推广的企业也得到了长足发展。
行业 |
2018年新登记(户) |
同比增长(%) |
农、林、牧、渔业 |
7 |
13.71% |
采矿业 |
5 |
-50.00% |
制造业 |
1779 |
4.77% |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
84 |
-61.11% |
建筑业 |
3210 |
24.37% |
批发和零售业 |
8563 |
24.88% |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
934 |
-4.98% |
住宿和餐饮业 |
286 |
9.58% |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
805 |
40.00% |
金融业 |
56 |
-18.84% |
房地产业 |
597 |
-11.69% |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
2831 |
25.77% |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
1596 |
16.58% |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
59 |
37.21% |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
2 |
48.61% |
教育 |
389 |
127.49% |
卫生和社会工作 |
40 |
233.33% |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
935 |
152.70% |
(二)2018年新登记个体户分布情况
从产业分布看,2018年新登记的个体工商户中,第三产业增幅最大,新登记近5.6万户,但增长幅度则跑输了第二产业,第一产业则继续呈现出负增长,但相较前三季度24.30%的下降,其跌幅明显是收窄。
产业分类 | 2018年新登记个体工商户数(户) | 同比增长(%) |
第一产业 | 2223 | -4.22% |
第二产业 | 2332 | 23.32 |
第三产业 | 55926 | 12.42 |
从行业分布看, 2018年新登记的个体工商户中增长对多的依旧是批发和零售业,新登记户数达26729户,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分列二、三位,分别新登记13678户、7183户;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最快的前三个行业为教育业、金融业、卫生和社会工作,同比分别增长195.24%、175.00%、155.56%。
就个体工商户的增量而言,批发和零售业因其门槛低、市场大一直稳居增量首位;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以及餐饮业则因为年审、行业监管原因登记数量也较大。而行业增速方面则与企业趋同,教育和卫生行业都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唯一不同的是因允许保险代理人员以个人名义从事保险代理活动以及本身基数较大的原因,从事金融业的个体工商增幅较大。房地产业也和企业一样,在政策面、资金面的影响下出现明显负增长。
行业 |
2018年新登记(户) |
同比增长(%) |
农、林、牧、渔业 |
2223 |
-4.22% |
制造业 |
2157 |
21.93% |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
1 |
-80.00% |
建筑业 |
174 |
48.72% |
批发和零售业 |
26729 |
7.40% |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
13678 |
53.98% |
住宿和餐饮业 |
7183 |
-11.82% |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
199 |
-32.08% |
金融业 |
11 |
175.00% |
房地产业 |
81 |
-27.03% |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
846 |
-17.30% |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
85 |
-2.30% |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
6311 |
10.02% |
教育业 |
372 |
195.24% |
卫生和社会工作 |
138 |
155.56% |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
293 |
29.65% |
工作报告相关文章
-
企业运输工作年度报告
-
法律服务市场专项整顿工作讲话
-
在供电公司年中工作会议上的总结讲话
-
公司基层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
旅游局建设规划情况工作汇报报告
-
在贸易公司员工代表大会上的工作报告
-
2021年公司党委工作报告
-
区机关行政处2021年第一党支部换届工作报告
-
明白装糊涂的好句子65句
-
县政府办公室2021年度县政府办公室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整改措
推荐文章
中文范本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