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直部门包村兴产业调查

县直部门包村兴产业调查

2021-02-27 17:08:43 工作报告

以下是为您推荐的《县直部门包村兴产业调查》,希望能对您的工作、学习、生活有帮助,欢迎阅读参考!

县直部门包村兴产业调查第1篇

金鸡报晓,大雪初歇。楠木村的家民敲起喜悦的鼓点,高擎着“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金匾阔步向信访局走去。这是新年出现在##县政府大院的一个动人场景。这些由穷变富的农民醉翁之意不在酒,他们用这种特殊的方式,诚邀信访局鸡年继续包抓楠木村。

  位在国定贫困县序列的##,实施部门包村抓产业的第3 个年头,出现了一大批“公路修进林果园,清泉流进灶台前,山顶人家下河边,告别贫困苦变甜”的脱贫村庄,楠木村便是第一轮包扶的54个村之一。三年苦抓出成效,包帮村基础条件显著改善,特色经济基本形成,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650元,年递增15%,高出全县5个百分点。县直部门在三年包扶中与包帮村结下了剪不断的鱼水深情。##县委应农民之约,已将部门包村作为制度巩固下来。

  构建包村机制

  ##县辖25个乡镇、215个村,总面积2200平方公里,人口35万。境内山大坡陡,地薄人多,农民靠天吃饭,增收缓慢,大面积处于贫困状态。2002年初,县委、县政府以学习白河“三苦”精神为契机,果断决策县直部门包村抓产业,从而再度拉开了向贫困宣战的序幕。

  部门到一线,四大贫困根源浮出水面。一是优越的气候条件形成的生物多样性,使产品小而全,难以构建完整的产业链条;二是落后的交通严重堵塞农产品走向市场的通道;三是缺少既能吸纳劳动力又能促进农民增收的骨干项目;四是没有重点的均势发展,犹于隔靴搔痒,难以实现整体脱贫。

  这些来自实际的深入调查和肩负使命的深刻反省,全面触及了##贫困的深层根源。面对久攻不下的贫困,县委作出了以作风建设带动队伍建设,以部门包村促进工作落实,以产业建设推动整体脱贫的新型工作机制。县级领导机关带头,县直部门积极跟进,54个穷村与54个部门“攀亲”,沉寂的村庄出现了部门包村抓产业,干群一心奔小康的和谐发展局面。

  为把包村责任落到实处,##县委、县政府从创新体制入手,常设了考评机构,县委、政府的常务领导分别出任“主考官”,把名目繁多的目标责任制浓缩为业务与包村两块,用40%考核的比例与包村成效挂构。同时悬出重赏奖励包村工作,敲起重锤(惩戒罚单)督促后进部门,使昔日流于形式的包村转化为部门的真抓实干和部门间的包村竞赛。

  领跑主导产业

  部门包村抓产业走过了“打基础、强优势、提效益”的三部曲。上手第一步,县直部门如猛虎下山般展开茶、桑、羊三大主导产业的基础工作。

  山羊产业最“洋”气。20个部门走出“衙门”到乡间,协助村民盖羊楼、买羊羔、务羊草。县农业局率先舞动“羊”头,支持汉王镇安五村建设羊圈200多间,培植牧草1630亩,推广饲草加工机10台,带来了山羊存栏的大提速。县公安局发动干警捐款3万元,扶持燎原乡麦坪村购买基础母羊。县审计局从省审计厅争取资金1万元作为东木乡关庙村发展养羊产业的周转金。得到市民政局和县委组织部扶持的向阳镇银梁村村民杨祥军投资10万元,建起羊舍13间650平方,养羊规模扩大到100只,年出栏30多只,卖羊收入1万余元,最富传奇的是他家饲养的黄羊还返销南江。部门广开财源念“羊经”,累计协调资金500余万元,包帮村内新建羊圈2329间,人工种草3万亩,引进种羊1.2万只,推广饲草加工机械100套,发展养羊大户2000余户,山羊存栏2000只以上的专业大村同步达到20个。像杨祥军这样的养羊大户,把“羊粪蛋蛋”变成其它产业的商品原料,每只山羊还附加产值30元。包帮村养羊产业异军突起,带动全县山羊年出栏聚增至5.6万只,产值翻过2千万元。养羊规模的增大还激活了瓦庙等一批活羊交易市场,成长起一支200多人的“山羊经济人”队伍。如今的##山羊实现了分散饲养,集中屠宰,批量外销。

  蚕桑产业添底气。一大批包村部门通过统一规划,高标准实施,扶持包帮村内新建蚕室3456间,新发展桑园5000亩,推动全县年养蚕量平稳升至5.6万张,产茧1989吨,产值3000万元。县林业局一马当先,在包抓的双安乡闹河村兴桑建室置蚕具,一村发种超过1100张,成为全县养蚕第一大村。县纪委巧妙化解退耕还林挤占桑园的矛盾,动员高滩镇百坝村农民将林地中的幼桑集中移栽到好地,紧接着又大规模栽桑50万株。特别是在茧价大跌时,借势建立陕桑305采穗园100亩。这种集约经营,低价位时扩张基地的做法,确保了百坝村在价位高峰时大赚一把。

  多轮趋动抓产业,带来了产业基础的迅速扩张,但投资匮乏引发的“刹车”危机,促使包村部门走出第二步——稳二进一强优势。

  茶叶产业扬名气。县委、县政府聚焦茶叶产业,果断配套优惠政策,调度了700多万元投入,集中26个部门包抓26个村,连片发展茶园3万亩,占到发展总面积的%,占到6739亩 无性系茶苗移栽的100%,率先实现了茶叶产业的重点突破,##茶翻过10万亩大关,仅三分之一的开采面积就拿下了6500万元的茶叶产值,古老的茶乡再度绽放异彩。县农办包抓向阳镇合垭村,抢抓退耕还林机遇发展茶园1220亩,全村户均拥有茶园9.2亩,人均达到2.2亩,确保了茶农将主产变主业,实现了生态与产业的有机统一,被市林业、扶贫部门誉为退耕还林促进农民增收的“合垭模式”。县科协两员“女将出征”城关镇塘么子沟村,发展茶园1285亩,创下单村年度发展第一。茶叶产业办包抓向阳镇院墙村,栽植茶园840亩,摘去栽植“桂冠”。

  为收获产业成果,走出“只见栽树不见林”的发展阴影,县委、政府首次将农技培训、产业管理纳入包村考评。部门包村科学地踩出了抓管理,提效益的第三步。驻村部门通过送科技下乡、现场培训、专家指导、相互交流和实践探索,走活了农技培训一盘棋,包帮村内2万农户的主要劳动力熟炼掌握了一到两门产业技能。茶叶产业管理过程中,改造低产茶园2.4万亩,培育示范园0.5万亩,新增87个名优茶加工厂。依托标准的建园、管理和制作,##富硒茶在全省第一个通过了国家原产地域产品保护。同时高标准管护桑园2万亩、桔园1.4万亩,使桑更壮、桔更甜,农民获利更丰厚。

  管与不管大不一样,以茶为例。2002年以前发展茶园9246亩,通过林业部门验收的只有2500亩,存活率为27%。这一情况迫使##决策层思考,一亩茶500元的苗木投入,损失6700亩,就意味着300多万元的农村主导产业投入打了水漂!把管理目标与部门责任捆到一起,取得了理想的效果。水利局包抓蒿坪镇金石村发展无性系丰产茶园400亩,配套抗旱水窖91口,并定期灌溉追肥,定期定型锄草,把新建园管成了示范园。其他部门借鉴后又添加了补苗措施,确保了全县2003年栽植的4600亩茶苗,棵棵成苗,块块成园。

  突破基础瓶颈

  “行路难、照明难、饮水难……”正是部门包村初始阶段##农村的真实写照。包村部门倾其自身所有、力求各方支援、发动群众自己动手,演义了贫困群体生存条件和生态环境的全新变化。

  202公里乡村公路,25座人行桥和100余公里硬化人行路,使党心民心贴紧了,产业基地拉长了,包帮村的产品变俏了,群众的心气变顺了。县工会援建的金川乡桐安吊桥竣工的那一天,沿河两岸的数百名群众拉开喜庆的花鼓调子向包村部门致谢。交通局长出身的工会主席扑下身子发起公路建设接力赛,桐川村的公路实现了外接县道,内连院落,组组通达。人大办包村更是把公路修进了西瓜园,修进了林果园。文化旅游局包村不忘老本行,与焕古镇东红村的农民一道打持久战,把公路挺进了米XX,久藏深山人未识的陕南佛教中心——东明庵的旅游开发成为现实,而走在政府办包抓的洞河镇马家庄村的梯子路上,恰似到乡间旅游。

  225杆公里农电网改造,承载着国家2000多万元的国债投入。2万多农户一年省下100多万元电费支出,并从此与城镇居民同网同价,这不是天方夜潭,而是电力局与驻村部门携手给群众点亮的明灯。县信访局采用上访人的执着,感动了电力部门,他们在全部改造工程验收阶段,以用于验收“补课”的准备材料,共同促成城关镇楠木村搭上了网改末班车。在这之前,当县委、县公安局、县电力局的领导踏上燎原乡麦坪村这方偏远的土地时,群众照电的凄苦情景和盼网改的迫切愿望,同样打动了领导机关和项目单位,才有了省市对##农网改造项目的一再追加。尽管还没有光顾到所有的村庄,但先改的农户,已从心里亮堂起来。

  部门包村三年间,领着群众新修堰渠35km,新修河堤5km,新修水窖4200口,新修农田3700亩,真正把清泉送进了群众的灶台前,把水毁地造成了群众的保命田。

  县财政一直是一个“要钱吃饭”的单位,但他们自从包了瓦庙镇房村以后,心里就多了一份牵挂。瓦房村是“7.13"特重灾村,有相当一部分农户人居环境极差。财政局领导多次到省市扶贫、财政部门“要钱支农”,争取到61.3万元的资金投入,保障了70户451人整体搬迁。县环保局包抓绕溪乡红庙村期间,协助散居高山的195户779人整体下移到条件较好的低山居住,创造了省政府肯定的“红庙扶贫模式”。采用扶贫搬迁与救灾迁建相结合,部门包村已促成750户2900人从茅屋和救灾棚中挪出。

  促进综合发展

  从资金扶贫到产业扶贫,再跟进智力扶贫,部门包村与时俱进调思路,农村综合发展开新篇。

  产业的路子走宽了。茶叶产业吸引“主攻手”,其他部门不甘作“陪衬”,千方百计引导包帮村发展魔芋1.1万亩、药材7000亩、秦巴硒菇2.6万平方米、柑桔5千多亩、商品疏菜3000亩,##农村出现了多个既有一村一品特色,又能有效规避市场风险的经济强村。县委宣传部包抓的洞河镇石家村,农民进城一挑菜,回家一百元,充分享受到务菜的甜头。县纪委引导一村连片发展魔芋600亩,立起了农民增收的骨干项目。司法局在广城乡万兴村指导村民成功发展烤烟650亩,使##烤烟在徘徊中露出一线希望。县妇联穿针引来世界宣明会的援助,使包村工作与国际“接轨”。县政协依托当地资源,推行转移农民即富裕农民的新理念,引导城关镇天星村200多名劳动力就近挣大钱。

  农民“造血”的功能增强了。向阳镇院墙村四组农民周兴国,在包村的茶叶专家指点下,迷上了茶。他以拥有 30亩茶园和会做多种名茶而成为茶叶产业大户 ,一年仅务茶收入就达到一万多元。像周兴国这样有技有业的能人,即使政府“输血”断档,也能够独立前行。部门包村已引导扶持5000多个家庭成为农村主导产业大户,他们的示范效应将带动更多的农户走向共同富裕。而包村部门抓出的1.2万个防氟炉改造工程和200多个配备沼气池的庭院经济户,已影响到农村经济生活质量的重大变革。

  村上的“龙头”抬高了。曾经受到兰州军区表彰的优秀人武干部魏明才,放下“乡官”,回到政府办包抓点——洞河镇马家庄村,担起了村支书。他不负重托,带领群众兴桑种粮务藕,踏上小康路。受到启迪,包村部门选择了“帮钱帮物,不如建个好支部”,采用选调乡镇工作骨干、启用农村致富能手替换弱班子,以更新知识、提高认识提升老班子,强力构建了有能力帮农民致富的“火车头”。县委组织部还督促支持包帮村建起了村办公室,全面满足了农民“有人办事”和“有地方办事”的愿望。

  包村的队伍壮大了。羡慕县直部门包村给农村带来的巨大变化,25个中省驻紫单位同样联村抓起了产业示范园建设。##公路段帮联蒿坪镇蒿坪村,筹措1.4万元资金用于恢复堰渠和茶园追肥,不仅派了包村干部,还有茶园追肥期间,组织十几名职工到农村与农民同劳动,使蒿坪村的茶叶喜获丰收。帮联焕古镇的国税、地税、人行、工行##分理处,把自己完全融入了##的“大家庭”,不仅包村用力,春节时还拿出重礼给贫困户拜年。连原来没有包村任务的电视网络公司,也主动请缨,今年帮联起XX镇裴坝村。县级领导联乡责任制也在悄悄发生着变化,他们纷纷把自己的“责任田”延伸到了产业基地。

县直部门包村兴产业调查第2篇

  干部驻村是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加强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迫切需要。同时同步小康成了贫困地区的一个重要主题。对贫困村派驻干部驻村帮扶,开展“走访帮促”,也是当前“美丽乡村”建设的迫切需要及要求。2019年3月7日,受县委组织部和院党委的安排和指示,我被派往**县**乡**村驻村,与单位全脱钩,落实开展驻村工作。时至今日将近5个月,5个月以来的工作如实开展,紧密进行,现将工作调研汇总如下:

  一、驻村地点基本情况

  **村有3个村民小组,面积5。8平方公里,可耕地1468.68亩,有村民325户,现有人口1119人,少数民族1010人,外出人口727人,低保94户共计232人,村干部2人,党员17人,2019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745元。该村地理陡峭多山,生态环境较差,缺水严重,经济基础薄弱,产业结构单一,村民文化素质较低,但民风纯朴,无较大矛盾纠纷。以农业种植为基本生活来源,农作物以玉米、小麦、油菜为主,养殖以家庭散养猪为辅,年轻人大多数出门打工。

  二、到村后所做的工作

  在驻村工作中,我深入浅出地向群众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特别是宣传党的十八精神,宣传党和国家的各项强农惠农政策,让政策真正能够为广大群众所知、为广大群众所用、为广大群众谋利;加强实地走访,充分了解目前村民的生产生活状况,并对一些村民提出的问题给予解答;积极配合当地村委班子,加强学习与交流,把理论融于现实当中。具体涵盖一下几个方面:

  (一)、召开群众大会,宣讲一系列党的会议精神和有关的惠农利农政策,共计11次有余。

  第一次为交流座谈会议,主要向群众介绍自己,讲述自己的工作性质,目的和意义,旨在与群众有一个面对面的认识。接下来4次主要向群众宣讲了党xx大会议精神、同步小康及省市县的各项会议指要、各项有关的惠农利农政策及其一些普遍的法律知识。后来的群众大会主要是为了现目前“美丽乡村”建设的政策和“两个硬化”工程,两个硬化工程的补助为每硬化户补助20个平方米,共计2吨水泥,9方石沙。召开这一会议一是为这项工程做铺垫,而是将这项工程的相关政策实打实地进行宣传,三是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民主商讨出一条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同时由于当地村民居住的分散性,有几次会议开到了农户家里。

  (二)、实地走访民情,加强与群众的交流,及时掌握群众现目前的具体状况。

  走访的目的一是为了了解和掌握村民的客观情况,二是为了更好地密切联系群众,形成调研,为后来的工作开展奠定基础。走访过程中认真对群众提出的问题和意见进行汇总,并尽努力地给群众出谋划策。足迹遍及135户人家,800多人次。其中包括党员同志17人,孤残老人14人(孤寡老人为3人,残疾人士为11人),空巢老人13人,孤儿1人,留守儿童10人,低保户91户228人,离任村干部6人,大学生1人,种植大户1户,其余为普通农户。

  (三)、进行矛盾排查,解决群众纠纷,为邻里和睦、乡村和谐尽自身努力。

  驻村工作当中,由于所派单位的性质,矛盾排查被安排在工作的前端,当然也是干部驻村的重要工作之一。后经过走访和调查,本村尚无巨大矛盾纠纷,邻里之间相处和睦。这与**村的民风淳朴有直接性的关系,也和当地的民族比列,历史延习及风俗礼仪有重要的联系。源于325户当中,只有5户汉族,故相处之中不易发生族别歧视等问题,同时当地苗族同胞重礼讲仪,团结和谐,不会主动招惹他人。甚至在经过走访和调查后了解到,**村近5年来尚无偷牛盗马等刑事案件发生。连一两起治安案件也没有出现过。

  (四)、组织村民兴修水利,解决一组村民的人畜饮水问题。

  **村的基本情况当中,缺水问题一直是个严重的问题。在走访当中了解到,**村上沙坝组的村民吃水问题尤为突出。后经与当地村委班子商讨,组织当地村民寻找水源,发现距上沙坝组4000米位置处,有一水源地,位于山腰之上,海拔近800米左右,其流量较大,流速较快,且水源常年不干不断,周边只有两户村民在饮用,大多水流处于浪费状态。若经规划和构建,完全可供上沙组23户人口饮用。通过与上沙组村民的探讨,决定以构建小水窖的方式来解决当前吃水困难这一问题。当初拟定工程建设计划如下:

  1,协调水源周边的两户居民,组织当地群众,以熊志发,罗朝亮为首,借鉴其他组和村的建水工程经验,整理水源,搭接水管(水管采用4分管,总计长度4000米左右),引水入户。

  2,在距该组村民居住地500米位置构建以蓄水水池,长6——7米,宽3.5——4米左右,高4.5——5.5米,可溶120——150挑水。

  3,村民集资,在条件范围内,尽力量每户投资150元左右。

  4,村民出工,每户平均派出2个劳工人员,共计40人左右。

  5,申请政府帮扶,衷心希望当地政府能在资金和技术上给予帮助。

  6,完善和管理,责任落实到户。工程建成后以户为单位,每户对水利工程管理一月,出现问题及时进行追究和解决。

  现目前该水利工程已基本竣工,与计划无异,上沙坝组村民饮用水问题已基本解决。

  (五)、宣传“美丽乡村”的建设规划政策和内容,组织推动“两个硬化”工程的起步、实施。

  与村委班子分工合作,下到需硬化农户家丈量院坝面积和联户路长度,经统计所需硬化农户为187户,院坝面积为2400个平方,联户路总长7891米即7891个平方。

  采取就近原则,结合农闲时间,在村委办公室或下到**村各个组召开村民大会,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与群众商讨“两个硬化”工程的具体方式方法,主要的问题有以下几点:

  1、石沙的供给。

  2、投工投劳的分配。

  3、驻村干部与村委班子的配合和分点。

  4、建设当中的安全问题。

  经过研究,**村的石沙由干部组织,村民自行制造供给。选取好采石点后,村民分大组进行造沙,并同时进行,驻村干部与村委班子成员到岗到点,适时组织和监督。平分下来,每个干部负责两个小点,同时相互帮助与配合,劳动力适时流转,确保建设劳力的充足。造沙过程中严格监督,遇危险迹象和紧急情况及时通知,及时处理,确保安全。

  现目前就**村而言,高炉组,**组,上沙坝组3个组村民的石沙已制造完成,其中高炉和**两组的石沙已运到具体农户家中,待到水泥供给到位,便可开始具体操作。

  (六)、加强学习,积极参加县委组织部组织的各次工作培训。

  驻村工作不单单是“同步小康”和“美丽乡村”建设的需要,它更关系着我们当合群众的血肉联系,也是马克思主义“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唯物主义理念。为此,县委各部门及领导尤为重视。2019年3月20日县委组织部组织了权限94名“驻村干部培训大会”,4月16日县委政府又组织了关于美丽乡村建设和两个硬化工程的“**县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宣讲大会”。同时院领导多次下到驻村点了解工作开展情况,并对驻村工作提出要求和指导。

  三、现实困难及工作中发现的问题

  马克思说过:“一切发展中的事物都是不完善的”。诚然,在实地驻村工作中,也深有体会地发现了一系列的困难和问题,就对**村而言,主要存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地理形势及生态较差,降雨少,降水量小,大多土地为砂质土壤,可耕作的面积少。

  (二)、经济基础薄弱,种植和养殖结构单一。

  该村基本以种植玉米为主,油菜小麦为辅,养殖为家庭散养猪和耕牛。种植规模小,收成低,一年算下来,出去成本和投资,所得的收入更是少得可怜,大多村民甚至是收入不够于支出,更加剧了生活的困难。

  (三)、交通困难,导致农业生产成本高。

  这是该村最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整个**村的人口居住并不聚集,在本就闭塞的交通环境下,使得运输和进出等更为困难。对于这样一个交通相对滞后的村,致富的瓶颈可见很大。在走访调查的过程中,村民们最迫切的问题就是能早点通公路。由于交通的不便利,给村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很大的麻烦,所以通路是农村致富的必要条件。

  (四)、严重缺水,影响了农业生产的成效。

  这也是该村较为突出的一个问题,平时当地居民在散居各处的格局下,只能以小水池的形式解决一两户人口的日常普通用水,牲口和家禽的用水则更为紧张。而对于生产用水,变只能是“望天吃饭”,无计可施。

  (五)、大多青壮年均外出务工,留在家的大多是中老年人,这使得**村部分农户存在劳动力不足的情况。

  在走访过程中,有一59岁的中老年人杨朝风,因子女全部外出打工,其原本做的大多数土地借丢荒不顾,原因在于劳动力有限,实无法耕种较宽土地。同时随着老龄化加剧,**村劳动力不足总人口的三分之一。新生儿的不断增加,可耕地面积在逐年减少,年龄结构比例严重失调。在325户1119人的村里,劳动力占总人口40%,独居老人占总人口的10%,从这些数据中显示出,全小组还有50%的老弱病残,这些没什么经济来源都要靠40%的劳动力来维持生活,因此就造成贫困不断加剧,而个别户头条件富裕的两极分化局面。

  (六)、**村村民文化素质较低,思想观念和认知程度相对靠后。

  大多数村民处于文盲或半文盲状态,稍微有点文化的年轻皆外出务工。经过统计和调查,**村一千多口人中,拥有大专文化的只有两人,且是文凭。这种的情况和局面,直接造成了知识的缺乏和获得与引进新知识的困难,同时严重阻碍了信息的传播和宣传。最终对经济的发展造成严重影响。

  (七),政府投入不够,特别是资金、项目和指导性技术投入不够;缺乏企业的带动。

  (八)、干部驻村能带给村民的大多是些政策和指导性思路,无实际速效的路子和实物。

  这点在走访中尤为尴尬,老乡总爱问些问题,譬如:“这次你们下来带来了多少钱啊”?“我们村已经搞过很多次种植了,但是基本上都没有成功,你们看有什么好的路子,关键是政府能给多少钱支助我们”?再有就是“路何时修通”?“吃水问题到底什么时候解决?”……这些都是老百姓最为关心的问题,也是老百姓最为切身急需解决的问题,我们往往回答起来比较困难,原由对于驻村干部而言,这些问题,不是我们个人能够解决的,也不好给予一定肯定的答复。

  四、原因分析之浅见

  上诉困难不单单只限于**村,甚至对于中国西部而言,大部分农村情况的缩影也都会有这些情况。这些问题的造成,与地域分布,经济水平,政治历史都有一定的关系。要解决起来,不可能起到立竿见影的作用,只能循序渐进,统筹兼顾,按步而行。就对我所驻的村来说,大致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是地域条件和地理形势的造成,**村地处偏僻,海拔较高,道路坎坷,土地贫瘠;修路存在困难,且投资和成本高。

  二是气候条件和水流分布的影响,该处降雨稀少,无直接河流经过,过了雨季变常缝干旱,经常缺水。

  三是村民文化程度的低下,思想陈旧封闭,致使该村的村民接受新事物,新政策的速度慢,往往按部就班,不懂灵活处理,更不说放开胆子去高些发展。从而产业思想转变,产业结构的调整就很困难。

  四是大多农村的发展存在一定的被动性,某些地方很少积极思变,主动图谋发展。

  五是对于农村而言,存在着投入的不够和一定层面政策的滞后性。

  六是驻村工作的局限性,单一考政府的插入坏人帮扶远远不够。在除了切实联系群众,走访调查以外,大多工作完成往往限于政府政策带动。干部驻村做起事情来人微言轻,效率不高。一部分起步实施者尚处于开头阶段,经验少,困难重重(以**乡安卓村种植折耳根为列)。

  七是缺乏企业的带动,发展是硬道理,但发展需要钱,需要技术和多方面的投入。政府给予的政策和扶持在没有企业的配合下显得势单力薄。

  五、几点建议和想法

  针对上述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虽然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采取多种措施进行调整,如鼓励发展种植业,组织兴修水利等。但政策到位,往往资金不到位、落实滞后,缺乏统一的规划和科学的管理,加上当地村民的素质较低。导致**村的面貌一时间难以改变。要彻底改变该村的面貌,并不是一朝一夕之事,必须经过长期不断的调研,反复研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结合该村实际理出几点发展建议,供相关部门参考:

  (一)、对土地进行整合与规划

  揩产量低,不易出成效的贫瘠砂质土地规划为退耕还林基地,并组织当地村民进行管理。一方面对退耕的村民给予补助,让其获得一定的收益,这样既不使土地因丢荒而荒废,同时有助于生态的恢复和保持。或鼓励当地村民用这一部分土地来种干果林木,同时加大扶持和帮组,做到一举两得。

  (二)、转移剩余劳动力,鼓励部分青年外出学艺,增强创业意识,提升创业技能。

  要加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通过办夜校、利用周末时间在当地开展一些基本技能培训、技术知识的讲解,提高外出务工人员的各项技能,这样外出务工人员能够很快的适应新工作岗位、能尽快上岗。一方面减少了家庭生活紧张的压力,又能为在家农民腾出发展的空间,同时还能让外出的人增加一部分收入;另一方面解决了城市劳动力缺乏问题,加快了城市的经济发展,还使务工者开阔了眼界,掌握了信息,学到了一定的技术。回村后帮助发展村的经济,既解决了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也活跃了农村市场经济。

  (三)、加强义务教育,特别是加大目前“保控辍学”的工作力度,提高全村受教育水平。

  **村是一个少数民族众多的贫困村,观念落后,整体文化水平低。近年来,开展九年义务教育,在国家政策下,各级政府想尽办法让每个孩子都能上学,如给上学的孩子纳入农村低保等措施,免收学费,供给营养餐等。但少部分家庭仍对子女上学持放任态度,从不引起重视,导致全村受教育水平普遍偏低。要知道,多一个辍学儿童,将来就可能多一户贫困家庭。所以教育要强抓,狠抓,实抓,加大宣传,加强力度。

  (四)、积极鼓励部分有经济基础的农民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带动全小组致富。

  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鼓励一部分种植能手、种植大户发展养殖业、种植业,如杨朝亮杨朝康两人课鼓励发展其二户发展药材种植和畜牧养殖,他们有较好的种植经验与养殖理念。在驻村走访期间,发现部分家庭的旱地面积比较多,但由于坡陡、险峻难以种植粮食,针对这样的情况,下一步应该积极动员这些家庭种植核桃等经济林木。

  (五)、多方协调,整合资金,及时解决道路交通问题和吃水用水困难问题。

  炕通是联通信息与物资的重要渠道,交通蔽塞直接影响当地的生产生活。从村委会到**乡中心步行至少要两个半钟头的时间,由于道路崎岖,坡陡险峻,进出村一直是一个难题。面对道路不通的问题,村民们也很苦恼,如今物价飞涨,各种生活用品在道路坎坷的情况下成本就很高,迫切的希望能够给予解决通村公路的问题。

  吃水用水困难也关系这一个人的生存发展问题。在驻村走访过程中,经常看见大多村民以人背马驼的方式到很远的地方去取水,加上较为恶劣的地理条件,增加了取水的困难性和危险性。对于吃水用水问题,仍希望各级政府引起重视,应再接再厉,加大力度地切实解决这一问题。

  (六)、政府主导,下派干部驻村,联系相关企业到农村去搞发展,对农村进行帮扶。

  政府可给予企业一些列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到农村去搞发展,以来结合农村大量的土地,而来可利用大量的农村劳动力,三来可处理一部分农民外出务工的情况,四来带给农村技术和资金,带动农村的发展。

  (七)、政府加强宣传和监督,加大投入,给驻村干部多一些鼓励和支持,提升干部驻村的积极性。

  宣传以提升干部驻村的社会知晓度,让跟多人了解,支持,多一份目光投到农村上来,同时加强监督,要严肃驻村干部的纪律性。加大投入一是能直接给农村带来惠利,二是给驻村工作多一些后盾和助推力量。多一些鼓励和支持,使干部驻村多一份兴趣,多一份积极,更好地全身心投入都驻村工作去。

  总之,深入农村、深入基层能够更直接更全面的了解目前农村经济发展情况、农民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紧紧抓住国家xx大会议精神的契机、全市科学发展,后发赶超,同步小康创建任务的工作实施,结合客观实际,在各项政策的帮扶下,团结全村及其一切力量,发展相关民生工作,切实改变落后村庄的面貌,提高老百姓的生产生活水平,把农村经济发展起来,统筹城乡,加快发展,加速转型,推动跨越,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共努力!

县直部门包村兴产业调查第3篇

  今年,为落实中央关于开展“为民务实清廉”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求,进一步转变干部作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推进农村发展,十三届三次全会研究决定在全市实施“双千双万”连心工程驻村工作组通过下村实地开展帮扶工作,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村情

  驻村工作组把拖清村里实底作为开展工作的第一步,按照家家到、户户访的要求(因该村村民-主要经济来源是外出务工,白天走访大部分村民都不在家,工作组组长李瑞同志带领工作组的同志们利用晚上时间入村走访,对长期在外务工人员进行了电话走访,并将市里开展“三提三创”情况进行了宣传),拖清了村的实底:该村位于泰华粮库以东,总人口586人,其中党员23人(35岁以下党员只有3人,年龄结构老化),“两委”班子成员5人,原村书记因长期在外做生意主动辞职,目前村主任主持工作。因早期泰华粮库、高速公路占地等原因,全村耕地面积少,人均占地只有全市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村民-主要经济来源是外出务工、养殖等,去年人均纯收入8000元。村集体惟一经济来源是6000元的土地承包费,但征收困难、严重入不敷出,想为村民办实事力不从心,村干部工资长期拖欠,严重影响了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干部队伍的稳定。村民反映的问题主要集中在班子建设、经济收入、环境卫生、道路建设、教育就医、库区补助、农村养老、大病救助等方面。

  二、帮扶工作

  工作组在调研走访、摸清实底的基础上,组织召开村干部和党员群众代表座谈会,汇总各方面情况,结合本村实际,确定帮扶思路。班子建设上,一是协调青云街道与村干部、党员、村民代表座谈,尽快按程序确定村书记,解决“有人管事”的问题。二是每月一次连心恳谈日,与基层群众面对面沟通情况,倾听群众意见和诉求,了解村民-意愿。同时,加强对村干部的思想教育工作,消除隔阂,增强班子凝聚力和战斗力,并且改变村干部因循守旧、事业心、责任心不强的现状。三是加强党员队伍建设,注重从高中文化程度以上的优秀青年、妇女和农民致富能手中发展党员,改变现有党员年龄偏大、观念落后的问题。四是改善村委会办公条件,在投资维修原有房屋的基础上,利用村委东侧闲置空地拓建办公场所,对村委大院进行改造,因村集体无经济收入,在村委大院改造时,包村工作组组长同志自己捐献了10吨水泥对办公场所进行改造,切实做到工作有场所、活动有场地。收入增加上,一是确定了莲藕种植项目增收一号工程。村东村民种植的杨树林地是河道填土造地,土层浅薄,树木生长困难,无法成材,土地利用价值低,决定把该宗约902亩的连片土地开发建设莲藕池,同时利用藕池发展泥鳅养殖,充分利用资源空间,实现效益化,逐步实现村集体经济增收盈余、村民生产生活条件改善等目标。目前地上附着物已清理完成,正开工建设。二是发展务工经济,加强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的联系,加大对村民就业信息服务力度,积极引导外出务工和创业经营,促进村民增收致富。困难救助上,一是加强与民政部门的联系,尽可能将符合救助条件的贫困群众纳入保障范围。二是积极拓宽社会救助渠道,工作组在走访中了解到该村有2户特困家庭,因家中主要劳动力患病丧失劳动能力、没有经济来源而难以维系,工作组组长李瑞同志多方协调,争取东方时代广场对2个家庭进行长期固定救助,每月分别给予200元救助金,并安排其赋闲在家的女儿进入东方时代广场上班,改善了家庭的经济状况,缩短了工作组与群众心与心的距离。民生实事上,一是协调有关部门,积极推进村线路整网工程,改变目前供电无法满足农业生产的现状。二是结合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发动全体村民积极参与,齐心协力净化环境,改善群众生产生活环境,提升群众满意度。工作推进上,在落实好市里要求的“1+3”联户工作的基础上,建立“村干部联党员、党员包农户”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确保各项工作扎实推进。

  三、思想认识

  开展包村联户工作是做出的一项重要决策。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政治优势和生命线,心系群众鱼得水,背离群众树断根。干部只有在接“地气”中才能增“底气”、聚“人气”,众人拾柴火焰高,有了人气,干部讲的话才用人听,干起事来才有人跟,困难面前心才齐,我们的事业才能根深叶茂,兴旺发达。包村联户也是一项很有意义的人生体验,与群众坐在一起,唠一唠家常话,不仅能缩短心与心的距离,也能学到在机关学不到的知识,提高在机关难以提高的本领,是一笔终生受益的财富。

标签:

粤ICP备2020078845号-2

中文范本网

Top